肺结节与疫苗究竟有没有关系?
导读
谣言产生于模糊,产生于不公开不透明。回应谣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公开透明。
导读
谣言产生于模糊,产生于不公开不透明。回应谣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公开透明。
文/重楼
近日,“打某兴苗后出现肺结节”的传言登上热搜,引发不少人的不安。
经济日报昨日发文并用#莫让谣言干扰抗.yi大局#、#灭活yi.苗与肺结节风险没有关联#两个话题做了相应的澄清。
文章强调,灭活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路线,并且因为病毒已经被“处死”,所以不会感染肺组织产生结节。与此同时,某兴苗在国内外的大量上市积累了很多的观测数据,在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中,从未提及肺结节风险。至于为什么近年来,国内肺结节检出人群增多,是因为国产CT崛起,导致CT普及且检测精度更高,也因此更多的体检项目中加入了CT检查,检的人多了机器先进了,自然就发现得多了。还有,绝大多数肺结节并不需要任何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不必惊慌。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应该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关联,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关联。
目前笔者看到过的医疗类博主大多倾向于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关联,或者起码这两年的增多与打苗无关至于十年后若增多是否有关还需要继续研究。然而,不止一位博主都提到了信息披露的问题。
比如今夏批评过多地在炎热夏天过度防.yi,让各卡口工作人员穿密闭的防护服,不但浪费资源更导致热射病风险陡然上升的浙江医生“白衣山猫”就谈了他自己的理解。
他的分析是,目前来看(从理论和时间线看)苗和肺结节增多不构成因果关系,但是,某兴“把所有的副作用用和不良反应都捂得严严实实,从来不公布,这实在让人难以赞同”,“如果能直接把yi.苗的三期实验数据予以公开,就是回应谣言的最好办法,也最具有说服力”。
毕竟,“谣言产生于模糊,产生于不公开不透明。回应谣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公开透明。”
四川省中医院的松山医生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从举证倒置的角度,既然患者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医疗方面就得给出不会引发的证据。
这显然是个庞大和居然的工作,但是并不难,即,“把所有苗上市以后的各大医院初诊的人群进行登记、分类,病情、病程、病史收集资料时增加一条:是否打过苗、打过几针、每针时间,电脑自动对比每针的时间与肺结节诊断的时间、大小、数据,根本不需要医生来统计,自然可以交给统计学家按照电脑程序与数据结果分析疫苗每针的时间、肺结节可能的的患病时间,由统计学家来得出数据统计方面“统计结论”,然后再交给呼吸科和胸外科医生来判断,而不是官员、管理者和领导,而且一定要是专科临床医生,而不是大学那种实验室专家,不是坐在办公室等下面的人提供报告的官员和领导。”
他这里强调了几个,一是相关大数据的收集工作,二是统计学家的整理工作,三是专业的、临床的呼吸科和胸外科医生根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给出判断并做出回应。
这就直接超出了苗公司的实验或临床数据,直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一线临床。
笔者理解,之所以强调专科临床医生而非实验室专家,正是因为在医学史上多次出现理论上是一回事,临床上却出现其它非预期结果的情况。典型的比如某些婴幼儿注射的成熟的苗,少部分孩子十多年之后仍会有反应;又如某蓝色小药片最初是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的,结果临床效果并没预期的那么好,反而非预期的发现了其它功能,后来成了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从这个角度看,经济日报这份解释理论上谈了两者无关,又提供了一种说得过去的可能,但显然缺乏相应数据的支撑。
而且,既然是辟谣,最好由专业的专科临床医生用大数据和理论来讲,并且由卫健委、疾控中心来进行背书,而不是一家经济类的媒体做一个简单的综述就算了事。
否则,又是转发和热搜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以上为站方精选后的评论)
(以上为转发)
从转发和评论的两种画风看,消解疑虑的工作还得继续,并且得用一线的临床数据说话,否则这种张力恐怕会越来越大。
当然,群众提出公开、透明,希望能看到更为详尽的临床数据,并不是为了否定、攻击什么,而是在知情的前提下,更好进行的配合。
这,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及婴幼儿群体,显然,尤为重要。
【文/重楼,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针砭药石”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