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支招如何应对疫情,给出寒假防疫小妙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后,天津大学空中课堂在线近日邀请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就如何应对疫情问题为师生答疑解惑。他告诉年轻的大学生朋友,抗疫精神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给出了寒假防疫小妙方。
“走小步、不停步”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张伯礼认为,“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防控策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同时提醒,“我们的国家太大了,各地情况都很复杂,奥密克戎感染的情况也很复杂,现在的着眼点要放在做好充分准备,特别要关注老年群体等弱势群体”。
“新十条”发布后各地出现一定疫情上扬,张伯礼表示,还需要继续更密切观察,一是看病毒下一步怎么变异;二是要观察临床的症状表现。
他解释说,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感染新冠病毒后肺里出现了炎症,“通过CT看到肺里边有条索状的,甚至叫白肺,一般就是肺里有炎症,这叫新冠肺炎。”
奥密克戎病毒的感染者中,有近半数出现的是上呼吸道的症状,包括嗓子疼、咳嗽,也有的出现肌肉疼、浑身没劲儿,但是没有出现肺的症状。张伯礼认为这应该称为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不应该叫肺炎”。
此外还有一些感染者,“是一点症状都没有,也不发烧也不头疼,什么症状都没有。”如果是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应注意,“你没有症状,但是有传染性,可以传给别人。”
从临床来看,如果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完全可以治疗,一般3天到5天,这些症状都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即使确实有了肺的炎症也不要紧,从我们3年总结的经验来看,肺的炎症通过积极治疗都能康复。”张伯礼说。
事实上,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初,张伯礼就是最早关注并投入康复治疗研究的专家,他在武汉开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门诊并建立了管理的平台。2021年年初,石家庄疫情暴发时,他又冲到一线参与救治并始终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可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病毒感染者在恢复以后,有部分人出现了一些症状,但是比外国很多人的表现要轻得多。”张伯礼说,第一代病毒感染者中,一些人的后续表现主要是乏力、倦怠,有些人咳嗽、憋气、食欲不振,更多的是失眠出汗,甚至还有脱发的,也有少数人出现了嗅觉味觉减退。
第二代病毒也有上述类似的表现,但是比第一代病人要少一些。“到了奥密克戎,出现这些情况的人很少了。”张伯礼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的症状轻了,后遗症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或是很轻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