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医院重新回归“人民”的属性
按理来说,医疗改革应该是更有利于老百姓看病住院才是,然而,医院的医疗改革,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是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而是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了。
据最近网络上曝出的近一年来医疗反腐风暴的情况来看,全国至少已有179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某医院院长被查出光房子就有100套和100个停车位,消息曝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其实,看到这个数字也并不为怪,因为,在医疗方面早就成了老百姓所诟病的主要对象之一了。它同教育、住房、养老一并被老百姓称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四座大山”。老百姓称进医院治病流行的口头禅叫做“辛苦挣钱几十年,不要几天就回到解放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医院治病的高额医疗费用。我们曾经看到过一对夫妻因妻子难产,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需要一笔不菲的治疗费,而这对夫妻家里经济又十分困难,医生要丈夫做出保妻子还是保孩子的选择时,丈夫痛苦得难以抉择,长时间的保持了沉默。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抉择啊!还看到一个父亲在病床前因为没有钱为自己孩子治病,亲自拔掉孩子的输氧管,孩子苦苦地喊着“爸爸,救救我”,父亲那痛苦欲绝的处境让所有人看了无不心酸落泪。一边是病人高额的医疗费用,一边是医院高额的创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就是医疗改革后的现实。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想起毛主席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指示,想起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六.二六指示》。
那个时候的医院挂牌都是叫某某人民医院,医院一般都挂有一个大牌子,牌子上写着毛主席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那时一般小病有大队的赤脚医生,在大队赤脚医生那里看病就是5分钱的挂号费,药费一般是一两毛钱。那个时候医生开药不是现在这样,一开就是几大盒,那个时候医生开的药都是从大瓶子里取出需要药量,比如一种药丸子一次吃三片或几片,医生就按给开几天的量分开装在几个纸包里,基本是没有浪费的。上到公社以上的医院也是这样。
按理来说,医疗改革应该是更有利于老百姓看病住院才是,然而,医院的医疗改革,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是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而是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了。
查了一下资料,我国的医疗改革开始于1985年,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这一时期改革的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收益。”从这个时候开始,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也就是在这样的医疗改革思路上,医疗开始进入了市场化,医院由原来的以在“治病救人”逐步变成了以医院创收增效为目标。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