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医疗反腐不是“一阵风”
今年以来,医药反腐力度空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负责人已达到17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尤其是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后,各地纷纷公布举报热线,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系统干部落马。
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经年日久,是行业的“疑难杂症”,也是老百姓的切肤之痛。
然而,医疗系统的问题要根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够的。只有把反腐放到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去观察,才能找到问题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源和逻辑。
医改研究专家江宇认为,今天医疗领域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医疗“商品化”进程。医疗的主要目标聚焦营利而非人的健康,这是资本主导下普遍存在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偏离现象在医疗领域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上,反腐是必答题和先手棋,起到震慑和打开局面的作用;通过反腐和集采,压低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中的比例;腾出空间后,再实施医疗费用价格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堵后门、开前门”,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通过在医务工作者中走群众路线,调整利益格局,对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实现釜底抽薪;最终实现整个医疗体系的机制重构。
对于当下深受影响的整个医药行业来说,这是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机会。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维主导下,许多领域存在空白,创新的空间很大,哪些企业能够有远见,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上,未来就能够获得先机。
以下是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江宇接受科工力量专访实录:
科工力量:今年截至7月26日,全国已有至少155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截止发稿的最新数据,人数已上升到至少179名)能否帮助读者量化理解一下这波反腐是怎样的力度?
江宇:我印象中,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轮医疗反腐。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解决教育、住房、生育等民生问题,开展打黑除恶等重大斗争,都是瞄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同样,这次医疗反腐也是在回应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制约人民群众幸福感提高、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堵点。尽管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持续增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至27.7%,但老百姓实际从口袋里拿出的看病钱并没有减少。2016年—2021年,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年均增速为9.4%,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8.1%,居民看病负担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仍在加重。要真正稳预期、稳消费,就必须真正降低群众看病负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