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植竹:探讨一下医疗腐败的根源

2023-08-24
作者: 欧植竹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在这次医疗反腐风暴中,短短几天时间,全国就有将近200名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翻船”“落马”了,挺惊人的!我们不禁要问:医疗系统这么成堆的腐败分子,到底是怎样滋生出来的呢?或者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愚呢?如果把医疗反腐比做“治病”,那么,治病必须弄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治标不治本,旧病容易复发啊!如不根治,医疗反腐风暴过后,很有可能又“死灰复燃”起来。

  我是非常赞同医疗反腐的,不久前写的《好!医疗反腐风暴终于来了》一文就是证明。但我更想找到滋生医疗腐败之根,根治这种腐败。其根在哪呢?我认为,医疗腐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市场化、商业化。“化”者,彻头彻尾之谓也。把医疗这个特殊行业也完全推向市场,当成买卖来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什么违法违规的事都会有人干出来。

  谁都知道,医生开处方卖药,可不像商贩卖东西。商贩卖商品,顾客可以挑选,还可以讨价还价,觉得合适就买,愿买愿卖,才能成交。然而患者到医院看病,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绝大多数人是根本不懂的,全凭医生说了算。而医生开处方,又与他(她)的提成、工资、奖金、福利挂勾,也就把本可以不做检查的,硬要患者做检查:本来几元十几元钱能治好的小病,也开出上百、几百元的药,患者的医药费自然就成倍甚至成十倍、几十倍增长了。对患者来说,医生的话,差不多等于皇帝下的“圣旨”,哪能像到农贸市场买菜,可以从这个或那个菜贩那里去挑选,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呢?所以说,把医疗推向市场,让医生当成生意来做,不出现腐败和各种乱象才怪呢!

  这样浅显的道理,就是连一般普通百姓都想象得到,但是,我们一些“专家”及权威人士,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懂或者装不懂,打着“体制改革”的旗号,把医疗硬性推向市场,当成一笔好生意来做。全然不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老百姓的极端痛苦,他们都睁只眼、闭只眼,装聋作哑。

  医疗系统是如何被推向市场,让医生去“做生意”的呢?著名三农专家李昌平,当过镇党委书记,官虽不大,但管全面工作呀。他对医疗系统的演变了如指掌,听听他的讲话吧。

  李昌平在《人民医院为什么不为人民了?》一文中,较为清晰地讲清了如何把医疗一步步推向市场的过程:1985年他在当镇委书氾的时候,“医疗体制改革”就提出了:要打破医疗系统的“平均主义”,把有限的医疗资源优先为贡献大的少数人服务。到了90年代初,开始允许医院自主创收了,医生的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及医院建设发展等等,全靠医院创收来解决。这叫“放权、搞活”。到了90年代中期,让医院搞“院长承包制”(总包),院长又在院内搞承包(分包),承包给各个科室的科长、主任们。甚至把创收不佳的科室包给“医疗诈骗团伙”,让他们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增加医院收入。到2000年后,地方政府为了士地财政、以地生财,把好的医生都集中到了开发区的新医院,让所有病人都到新医院看病、住院、买房。就这样,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代价,实现开发区大建设和土地财政大增收。美其名曰:“用好一个医院院长,建造一个好医院,就能再造一座新城市”。专家把这称之为“医院经济学”。而管理部门对“院长承包”“科室承包”和“医疗代表”联合抬高药品及器材价格、吃回扣等违法行为,不但不管,反而称赞这是“以药养医”的重大成果,当起了那些人的保护伞。从而使医院院长等“医院承包商”“科室承包人”,捞取非法收入的胆子来越大。就这样,久而久之,把好好的“人民医院”搞成了“人命医冤”,把好好的“白衣天使”搞成了“黑衣魔鬼”。

  其实,不仅仅是医疗如此,就是文化、文艺也是这样,搞起了市场化、商业化,文艺“为人民服务”变成文艺“为人民币服务”了。

  上世纪捌玖十年代,我在地区文联主持工作。那时候,有句“十亿人民九亿商”的话很流行。话虽说得有点过头,但当时全民经商的风气的确相当浓,就连人民解放军部队都经起商来了。我们文艺界,本来是书香气浓郁的地方,但有人提出了“以文养文”的口号,把文艺工作者推向市场,要大家绞尽脑汁去抓钱,名曰“重视经济效益”。记得有位分管我们宣传文化系统的地区领导,就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今后要去想方设法挣钱了。干部职工的奖金、福利,得靠你们自己去抓资金,抓得多就多得、抓得少就少得,抓不到的,那就对不起,没得。谁都莫要怪,只能怪自已没能耐。”所以,在一段时期内,会抓到钱的成了“能人”,不会抓钱的成了“傻瓜”。在这种风气下,除了地地道道的“傻瓜”,还能有谁不想尽一切办法去搞钱,而死心塌地钻研文艺创作如何搞好,文艺事业怎样健康发展的“傻瓜”,自然也就不多见了。于是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被许多人忘记了,而“文艺为人民币服务”则成为了时尚。写什么、演什么,为谁写、为谁演,都随着金钱打转转,“有钱便是娘”了。谁能出钱、谁出得多,就给谁写、给谁演、为谁服务,至于社会效益,除非“呆子”们才会去思考。我当时很不理解这种搞法,心里想,文联不把主要精力来抓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艺事业,而要挖空心思去抓金钱,那还叫什么文联?干脆改成“商联”,或与“工商联”合并算了。但我胆小,怕戴“思想僵化,不与时俱进”的帽子,没敢公开说出我的这个观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事实已充分证明,一股脑儿地把文艺推向市场,让文艺工作者不顾一切地去挣钱,使原本书香气浓郁的、神圣的文艺殿堂,变成“铜臭味”十足、乱象丛生、让大众生厌之地,这种搞法是不对的。这几十年来文艺界尤其是演艺圈的乱象,已是众所周知,用不着举例说明了吧。我这个从文联退的休、脸皮又薄的老头,也不愿意“家丑外扬”,还是就此打住算了。

  还有,把教育推向市场造成的恶果,又何尝不是严重的呢!这个事,我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市场对国家发展经济是有作用的,但市场又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问题都能推向市场去解决的。一个国家,绝对不能搞全民经商,不能让所有系统、单位、行业都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去捞钱。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不能“一切向钱看”,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

  最后,我以一个68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份,给党员干部同志们提个醒,请大家千万千万记住,我们的党徽是“铁锤和镰刀”,不是“秤盘和秤杆”!

  (作者: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