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析、临床实验…等特效西药来救湖北?中医说我先上了
2019年6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候选人答辩评审会,会上,王永炎院士指出,中医药可以迅速提供治疗方案,有效应对疫情爆发。他强调,相较于西医需要病毒分析、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复杂程序,中医药在疫情爆发时以症状学搜集,病机分析、临床诊疗后即可确定中医治疗方案,可迅速应用于临床,具有应对及时等优势。
打不开?点这里>>>
2019年6月27日中医科学院会议视频
在医学、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除了要与自然界的生物们竞争生存资源,还要躲避各类的天灾人祸,这其中无形的传播性疾病是最为致命的。历史上每次瘟疫的爆发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中国中医研究院最新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从历史结果上来看,中国史上从未发生过类似欧洲黑死病、西班牙流感那样一次性造就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因为我们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医,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的不说,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发生于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全世界有10亿人感染,死亡4-5千万,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成为人类传染病史上最大的灾难。
在这场世界范围中的大流感,中国也未能避免。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流感疫情较为平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因为中医药是当时中国防治流感的主要措施和手段。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报》全文刊登了当时定海县知事逢秉乾撰写的《救治时疫之布告》,这份布告以通俗的六言诗形式提到由清代医家吴鞠通研制的“银翘散”是治疗流感的名方,同时建议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自身良好的卫生状况。(资料来源:基于文献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分析——《医学信息杂志》2010年第31卷第1期)
1933年,在香港出现大流感,仅在半年内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数上千万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人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过万人,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反而在中医界呈现了许多治疗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伤寒论》、《温病学》治疗大流感的魅力。
1954年,河北石家庄地区出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病人数众多,西药治疗未见奏效,死亡人数剧增,情况十分危急。石家庄市卫生局紧急组织以老中医郭可明为主的乙脑科研治疗小组,制定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医治疗小组收治31例乙脑患者,无一例死亡。1955年的治疗也获得了90%以上的治愈率。1955年9月,卫生部正式确认了中医救治乙脑的显著疗效,并决定在全国推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