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色盲式”管理是在给城市“毁容”
河北省三河市上次被舆论关注还是一年前,燕郊爆燃,7死27伤。央视记者在现场直播连线采访时,被多人推搡、抢设备,采访被迫中断。
人肯定是丢大了,毕竟那是一场央视的直播。
通常来讲,重大事故,央视的采访是有一定特权的,央视的记者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为国发声的任务。三河,廊坊下辖的县级市,就敢于明目张胆的阻挠央视采访,可见权力的滥用在这个地方实在有些肆无忌惮了。
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这个小城镇的另一起荒诞的事——三河市城管要求临街商户禁用“红蓝黑”招牌。
这听起来有点可笑,但他真就实实在在发生了。
有记者联系了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的解释非常“官方”——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红色、蓝色、黑色的门头牌匾底色以外,都可以。——“有关部门会有文件下发的,到时候会在公众号上推送”。
什么意思呢?你别管为什么,但这是我们的要求,等通知就好了。
好家伙,连个正式文件都没有,仅仅口头通知一下,商户就要无条件遵从。工作人员却也坦然:“对,文件还没有,就是先行一步在改这个东西,按照城市规划。”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无厘头的政策下,火遍全国的红色“蜜雪冰城”变成了绿色。一位蜜雪冰城店工作人员说:“3月中旬,有城管队员上门通知,规定红色的不让用。对方没有出示相关的文件,只是口头通知。城管说靠大路口的所有门头都不让用红色的。”
而更吊诡的是,这样一个涉及商户的城市规划,当地政府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称:“我们这儿也不了解这个情况”。
其实,类似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曾发生过,通常来讲都是要求统一风格、同一款式,比如曾经盛行于一时的“丧葬风”招牌。
而此次三河市这种明令禁止“红蓝黑”三种颜色做招牌确实也开辟了一条新的城市管理路径。
你要说统一风格,你只禁这三种颜色恐怕也统一不了;你要说审美要求,你把红色都禁了,似乎跟审美也没啥关系。
也不知道这三种颜色是触犯了哪位官老爷的大忌?!
又或是哪位官老爷的小舅子开的招牌制作公司最近缺墨,红蓝黑打印不出来?
我其实挺想知道各位官老爷在制定这个政策时是怎么讨论的,你们在会上没有争论一下哪种颜色禁哪种不禁?分别给出什么理由?
我想,那一定是一个五彩斑斓的黑式的讨论,精彩绝伦。
太恶心了!
这种基于权力蛮横粗暴干涉商户自主经营权的行政滥权,于情于理于法都是相违背的。
如此拍脑袋的城市规划,不会为城市增添任何一点色彩,相反,这是给城市“毁容”。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讲人间烟火气,这是民众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城市发展活力的象征,它之所以能侵染每一人的点点滴滴,就在于它应该是五彩斑斓、形式各异的。以行政命令将这种多姿多彩的生活人为的统一成某个领导个人的喜好,这实在不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
招牌作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自主经营权的一部分,它蕴含着这家公司长期以来的品牌文化,只要它不违反公序良俗,这就是人家的自由。
请问三河市的官老爷们,你们敢把中石油的红的招牌变成绿色吗?你们敢把中国移动的蓝色招牌变成绿色吗?还是你们能把顺丰快递的黑色招牌变成绿色?
咱不能只对小商户动手吧,你们要能一视同仁,我当佩服!
话说回来,咱作为手握大权的官老爷们,干点正经事行吗?别总折腾这些小商家了,这不是你们的政绩,这种“色盲式”管理是在给大家添堵。
不是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