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的地铁梦,可以休矣
一二线大城市的地铁线网,依然还有建设的空间,但众多GDP、人口、财政等指标不达标的中小城市,在政策宽松期如果没能“上车”,今后恐怕基本就和地铁无缘了。
经过一年多的停滞,轨道交通规划的审批终于重启。
“成都发布”的消息显示,2024年12月31日,成都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其中提到,2024年,成都“获批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目前,成都正在实施的是《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五期规划率先获批后,成都会有多条线路上新,并有望冲击地铁运营里程的前三甲。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外界更关注的是,在轨道交通建设审批收紧的背景下,成都的规划获批,是否意味着,建地铁的热潮,要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开启?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的轨道交通建设,一直跑在全国前面。
到2024年底,成都广义上的地铁(含地铁、轻轨、市域快轨、磁悬浮、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到673.2公里,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在很多城市还在为第一轮规划发愁时,成都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经推进到了第五期。
根据公开报道,成都的五期建设规划,在2023年10月正式获国家部委受理,从获得受理到拿下批文,耗时一年左右时间,总体来说还算相对顺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尔滨的二期规划,早在2017年就提交上去了,到今天依旧处在“难产”的状态。
当然,成都五期规划获批的消息,是开会时透露的,具体批文还未公布上网,不排除最终批复的版本中,会删减部分站点、线路,导致总里程缩水。
但能够率先获批,意味着成都能够抢占先机,率先推进新一轮的地铁建设,这是很多城市梦寐以求都难以达成的目标了。
图/图虫创意
而成都五期规划获批的消息,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重要背景在于,很多城市都已经上报新一轮规划,并排队等待批复,但轨道交通建设的审批从严,近两年都没有新的城市能获批。
另据报道,《长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4版)》也已于最近得到批复。
时隔近两年之后,成都和长春的规划相继获批,不免让外界想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轨道交通审批,是否即将迎来大开闸?
把成都和长春获批的消息,当成某种信号,认为地铁审批即将松绑,众多城市有望加快投资建设,全国范围再度掀起一轮地铁建设狂潮,这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回顾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审批从严从紧,是一种长线的趋势。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发布,从GDP、人口、财政指标等多个方面,对地铁建设的门槛进行了大幅提升,这成为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轨道交通建设告别大宽松时代。
近两年来,各城市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但政策层面并没有由紧到松地调整,相反,关于审批收紧的要求,多次出现在相关中央政策文件中。
如就在前不久,多部门联合发布《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到,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
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审批收紧,甚至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原因很简单——过去一些地方的轨道交通建设,出现了过度超前、脱离实际的情况,必须及时纠偏。
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一个数据可供参考:截至 2022 年底,中国 55 个通地铁的城市中,客运强度达标的只有6个,分别是广州、深圳、上海、西安、长沙和北京。
而且,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每公里造价超过10亿元,后续运营还严重依赖财政补贴,过度建设会加剧地方财政负担,放大债务隐患。
地方举债建设,财政烧钱补贴,地铁公司亏本运营,最终客流不达标,地铁建好了只是来来回回运空椅子,无疑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图/视频截图
此前,有哈尔滨市民在人民网留言板询问,为何地铁二期规划迟迟未能获批,哈尔滨官方部门给出的回应是,“由于债务率指标超出相关要求,国家发改委暂不受理我市新一轮建设规划”。
之前,深圳、杭州等城市获批的规划,相较于地方上报的版本,线路和里程都出现了大幅缩水的情况。像杭州2022年11月份获批的地铁四期规划,申报里程299.8公里,实际只批复了146.9公里。
此外,青海省会西宁、山东济宁、江西赣州等城市官方,都曾在回复市民咨询时透露,其轨道交通建设的申请遭到了驳回。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大开闸,在中短期内,概率微乎其微。地铁梦碎,注定会是很多城市未来的命运。
轨道交通建设,一般以5年为规划周期,现在各地都在疯狂建地铁,有的城市同时开工的地铁线路甚至超过10条,主要还是因为,2017年开始审批收紧后,累积的大量申报项目,在2018年到2020年集中批复下来了。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地铁建设,是否还会迎来宽松期呢?答案可能依然是否定的。
其实早在1995年,国家就发布过一份《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但此后的很长时间内,城市化不断提速,人口增长迅猛,各大城市的规模持续膨胀,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日益强烈,所以审批从严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政策就发生了转向。
图/图虫创意
如今,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甚至历史性地出现了集体负增长的情况。
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主要是服务于城区人口通勤,随着城市扩张减速,在现有线网已经足够密集的基础上,就没有必要继续大规模建地铁了。
目前,一二线大城市的地铁线网,依然还有建设的空间,但众多GDP、人口、财政等指标不达标的中小城市,在政策宽松期如果没能“上车”,今后恐怕基本就和地铁无缘了。
地铁审批收紧,对地方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交通规划的范畴,它更意味着,又少了一条基建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