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中央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大国一盘棋。
日前,财政部发布最新预算数据,2025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10.34万亿,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
财政转移支付,取之于发达省份,用之于欠发达地区,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万亿的“大蛋糕”,被谁切走了?谁又是最大净贡献者?
01
10万亿转移支付,谁分得最多?
我国财政采取“分税制”,各省份先将一定比例的税收上缴给中央,中央再根据财力均衡进行二次分配。
由于人口规模、发展水平、战略定位截然不同,不同省份最终拿到的蛋糕,自然有大有小。
总体来看,转移支付主要流向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仅有河北一省入围前十。
四川、河南分别以5983亿元、5272亿元,连续多年霸榜前二,成为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
湖南、湖北、河北均超过4000亿元,云南、广西、黑龙江、新疆、贵州、江西、甘肃、内蒙古、辽宁等超过3000亿元。
与之对比,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经济大省再次垫底。
广东仅拿到1985亿元,相比其上缴的1万多亿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10.3万亿转移支付,已有8.8万亿分配到各省市,还有1.5万亿仍待明确,最终各省落地的数字还会更多。
为什么转移支付的蛋糕有大有小?
一般而言,人口越多、经济越不发达、环境越艰苦、战略地位越重要,分到的蛋糕就越多。
前者如河南、四川,后者如西藏、新疆、青海。
这笔天量转移支付,甚至超过了许多省份的财政收入。
以2024年数据来看,四川、河南1.2倍、1.3倍,西藏、青海则达到9.2倍、4.6倍。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省份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超过50%,最高的甚至接近90%。
许多省市的公共建设、财政运转,甚至“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都离不开转移支付。
反之,经济越发达,地方财力越充沛,财政自给率越高,拿到的转移支付就越少。
这些转移支付,与其净上缴的税收,完全不在一个体量。
02
人均转移支付,谁是最大受益者?
衡量转移支付,不能简单看总量,而要考虑省情差异、人口悬殊。
以人均转移支付来看,最高的是西藏、新疆、青海和宁夏,其中西藏是唯一人均超过5万元的省份。
其实,转移支付总额最高的四川、河南,人均数据仅居于中游,河南人均转移支付甚至与沿海地区处于同一区间。
至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人均转移支付仅1500多元,位列倒数第一,与其人均税收上缴贡献相比,只有一个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