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这一中央重大战略布局,现新变化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党中央着眼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从宏观审视,这一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从落地角度看,这一部署牵动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和产业转型。
《湖南日报》3月30日报道,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在长沙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省委书记沈晓明致辞,省长毛伟明主持开幕式。
以此次活动为窗口,可以看到中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最新缩影,以及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新步伐。
李乐成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产业转移在精准有序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上见实效、在生态建设上多作为、在对外开放合作上拓新局,加快构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格局。
湖南优势
目前我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热潮澎湃。而在这中间,湖南省优势独到。
和产业转移战略挂钩最为紧密的两个要素,一是区位禀赋,二是产业能级。
从区位禀赋来看,湖南省虽地处内陆,但其正坐落于长三角、珠三角与成渝经济圈几何中心。这让湖南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京广、沪昆、渝厦高铁在长沙交汇,形成我国唯一的“米”字型高铁网,兼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叠加优势。
这种独一无二的区位禀赋,让湖南成为贯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四大增长极的“中间人”,有助于企业产品快速到达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
从产业能级来看,目前,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南已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省内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较好,具备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32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19家。这些“硬实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湖南省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拥有125名湘籍院士,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软实力”。
此次活动上,沈晓明指出,湖南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综合成本较低,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将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更大成效。
湖南思路
传统的产业转移曾长期困于“低端平移”的窠臼——东部沿海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中西部简单迁移,技术、人才、模式仍固守旧有体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