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彻底击败辉瑞疫苗的只能是中医药!
《新京报》“紧急呼叫”的一节目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很多网友的反应是这样的:不得不说,《新京报》的这个标题取得很“用心”,让网友产生这样的“联想”。
然而,笔者翻看了这则视频以及相关的通报,事实并非完全如网友的“联想”。企业负责人的说法是病例1和6未接种第三针,其余人都接种了第三针;而这21例感染并非全部都是冷库员工。
据“香坊发布”的通报,其中16例(7例确诊、9例无症状)为病例1的同事(包括病例6),按照企业负责人的说法15例是已接种第三针,并不是网友联想的“另外的19个(感染)都打了第三针”,冷库一线工人总计38人;还有4例无症状是病例6的亲属,未必接种了第三针。
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对第三针的效果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冷库一线工人中36人已接种了第三针,有15人被感染,还有21人没被感染,说明第三针的防感染效果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达到58%;当然,也不排除这21个人有人没有与病例1产生密切接触。
尽管这个统计的样本太小,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笔者觉得在进一步动用大量的医保基金和财政全面开打第三针之前,还是有必要对第三针的防御效果做一个系统性的评估,不能简单地以“可以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来动员。特别是在当前国外的医疗资本势力为了向中国人推销他们的mRNA疫苗和口服“特效药”,正在肆意诋毁中国的国产疫苗、彻底抹杀中医抗疫的成绩的舆论情势下。
这两天,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管轶接受凤凰卫视采访,说“不要全民检测核酸要检测抗体”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跑到日本的王志安很快跳出来兜售辉瑞和摩德纳的疫苗: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差别。
RT-PCR(核酸)是一项检测采样中是否存在病毒RNA的既定技术;而血清检测(抗体)检测的则是被试者样本的免疫反应。尽管抗体检测的所需时间非常短(最快15分钟出结果),但必须进行血清采样,采样成本相对高很多;且中国目前进行的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步采用的是10人混检,这样效率就很高了,抗体检测不可能这样做。
两者的用途显然不一样,抗体检测对于以筛选出感染者为目的的流行病调查没有直接的意义。抗体的存在,只是表明他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已被感染自己产生了抗体,或者接种过疫苗产生了抗体;且抗体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测试对象对病毒具有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去年4月17日就已经发出了警告,“没有证据表明抗体检测可以证明痊愈的患者不会再次被感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