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发展?把握三个“根”问题是关键

2022-03-23 2425 1
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马晓彤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第一个是中医药学的知识属性,第二个是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定位,第三个是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把握。这三个问题是“根”问题。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基本观念的问题。观念不同,根和源的问题就各有各的看法。笔者主张以下观念:第一,人类的科学不仅有西方模式,也有东方模式,可能还有更多模式;第二,中国文化不仅有人文传统,也有科学传统;第三,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一物两面,不可分离。要重新解释科学,把中医药的特殊性包容进去。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适当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精神状态。认识论是广义科学观和全面的文化观。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还不够,还需要精神状态,就是中国人的自信、自立、自强。在当下语境中发展中医药,弘扬中华文化是必要举措。

  那么在现代语境中,如何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可以把中医药比作一把刀,刀柄是自然国学,用来发力,刀背是系统科学,刀刃是信息技术,刀鞘是生态文明。

  中医药的刀柄是自然国学,往大处讲,自然国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科学传统,包括认知模式和学科体系框架。天地律算、工农兵医八大学科,都是自然国学的领域,其中的基础学科——天地律算,是中医药学的基石。中医药学的兄弟学科是工学、农学、兵学等等。工学有《天工开物》,农学有《农政全书》,兵学有《孙子兵法》,这些学问和中医药的哲理是相通的。

  中医药的刀背是系统科学。虽然系统科学形成于近代西方,却和中医药学的理念是相通的。亦有系统科学家对中国文化肃然起敬,如钱学森先生。

  中医药的刀刃是信息技术,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之一。西医是结构医学,谈研究细胞分子、空间结构功能等问题。中医是信息医学,依据四诊八纲治病。四诊八纲就是半信息化的模式识别。中医更关心信息状态,只要掌握了寒热表里虚实等重要信息就能治病。

  中医药的刀鞘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超越和扬弃,结合农耕文明的一部分优点,在现实需求下,更符合人类幸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形态的文明。只有在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中,中医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医药学的知识属性

  所有医学都是知识体系,是实践活动。医学的第一个动力就是对健康的追求,没病时强壮,有病时康复,还要活得好活得长,这是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是核心推动力。第二个动力是揭示规律,这是外趋力。一个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就是有生命的,会不断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揭示新的规律,这就是外在驱动力。除了动力还需要调节,只有规律知识没有技术,不知道如何治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术,信息化时代用信息技术,机械化时代用机械技术,原始时代用原始办法,采用的办法不能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医学活动外在的社会调节。还有一个文化调节,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中医和西医并存,但是选择用哪个治病就取决于文化价值取向。所以医学活动不止有内外的驱动力,还有社会调节和文化调节最终决定医学的走向。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