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故事,感受习近平的军队情

2019-10-19 620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习近平是一名“老兵”。

  1979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就穿上军装,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3年后,来到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形象依然是经常穿着褪色的旧军装,有时会背一个军用挎包。

  在地方工作的大部分时光里,他都兼任部队职务,时时关注着军队建设,对军队怀有真挚的感情。

  车流如织的福建省福州市江厝路,铭记着习近平关心军队建设的一段往事。

  27年前,江厝路还是一段泥泞的乡间小路,当时的73121部队位于路的中段,战备出动面临着道路窄、行车难的情况,但由于资金不足一直没办法解决。

  1992年11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了解到该部队的实际困难后,当即决定帮助部队筹措资金,修建江厝路。40多天后,这条全长2.5公里的重要通道正式通车。从此,部队紧急出动时间大幅缩短。

  在习近平眼中,部队的事,是国之大事,也是不寻常的特事。既然是特事,那就要特事特办。

  习近平曾兼任福建省高炮预备役师第一政委长达7年,亲自参与部队的组建,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同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

  1999年2月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着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办公。

  原来,福建省高炮预备役师组建之初,基础设施较差,但高炮专业性很强,要提高部队战斗力,训练基地建设成了当务之急。

  习近平当场拍板投入1800万元兴建预备役师军官训练中心。当年8月,训练中心动工。两年后,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训练中心投入使用。

  后来为提高部队信息化水平,习近平还曾与相关部门反复研究,专门增加过一次经费,建设了一个指挥自动化模拟训练室。

  如此关注与推动军队建设,源于习近平对战争与和平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他曾说,军队根本职能是打仗,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201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90岁生日。

  1.2万名受阅官兵、600多台受阅车辆装备集结列阵,100多架战机在6个机场整装编队。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打破了诸军兵种界限,每个方队都以作战群出现,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提升军队战斗力,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

  习近平不仅对军队建设关心,对基层官兵更是关怀备至。

  2007年1月24日,习近平来到浙江驻金华某部慰问,他关切地询问官兵们的值勤、生活、学习等情况,并致以新春佳节的问候。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