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究竟怎么“创” 习近平指明方向

2020-09-13 986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网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和垂范。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科学和科学家的分量有多重?习近平在会上说了这样一个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内涵再丰富

  习近平说,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信许多人对“迫切”二字有深切体会。

  无论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还是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都需要科技提供强大支撑。

  刚刚结束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阐述的伟大抗疫精神,其中就包括“尊重科学”。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

  如何在更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中,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如何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这是新的时代课题。

  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方向——“四个面向”。

  在此前科技界熟悉的“三个面向”基础上,新的表述有了进一步丰富,调整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科技创新中有了更充分体现。

  创新力的源泉在于人

  习近平说,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此次科学家座谈会上,群贤毕至。30多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应邀参加,其中发言的有7位:

  发言代表有的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的来自企业,专业领域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还有在华工作的外国科学家。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身份特点,从不同侧面提出建议。

  始于了解人才的关切,进而解决人才的问题。无论是从现场氛围还是会后反馈来看,大家都感觉“号准了脉”。

  参加座谈的科学家说,现场气氛相当活跃,习近平对科技界的问题很了解、很关心,不断地回应和互动,让大家深受鼓舞。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但同时,“卡脖子”技术问题仍不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科技“缺口”也不少。

  归结起来,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加快解决。

  习近平说,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查看余下3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