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主席讲话何以引发共鸣

2021-04-24 965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网

  热解读4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彰显出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的大国担当。

  在世界大变局、全球疫情相互交织背景下,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大国气派和风格。央视网《热解读》与您一起通过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了解中国不一般的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勇于作为与担当

  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主张:“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暂停(p)

  生命共同体,是本次讲话的一个重点。这也是习主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主席曾在重要外事活动中提过“生命共同体”。

  2018年6月,习主席在北京与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座谈。提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主席说:“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0年9月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主席再次鲜明阐释:“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

  上个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这样一来,“山水林田湖草”加上“沙”,“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此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习主席分享给了世界。

  中国方案源于实践经验

  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时,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六个坚持”。

  在具体阐释时,习主席进一步表示: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

  “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些话语耳熟能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绿水青山”,让人忆及习近平2005年在浙江安吉县考察;“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让人联想到他赴海南了解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展;“像保护眼睛一样”,让人想起他在云南洱海边察看生态保护湿地的画面……

  习近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他多年来深入了解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密不可分。基于经验和成效,习近平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出了许多科学论断。

查看余下3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