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北篇
新华社石家庄5月24日电题: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北篇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齐雷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赴河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河北打赢脱贫攻坚战,接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河北以“赶考”姿态,推进“老区”焕新颜、“新区”显雏形,奋力书写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答卷。
喜看“黄土变成金”
2012年12月,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踏雪而来,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景色(2021年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
地处京畿的河北曾面临十分严峻的贫困问题:22个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集革命老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阜平县,有近一半人口深陷贫困。
“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既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也给严冬中的特困村群众送去温暖、带来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河北足迹里,始终镌刻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一处民居(2020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在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向困难群众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强调“让农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是体现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张北县德胜村,同村民一起算家庭收支账,叮嘱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河北省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232.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文化广场(2019年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总书记到访时,骆驼湾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2021年,这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7万元。“如今,家家住进新民居,村里有一半人家有了小轿车,日子越来越好。”说起十年巨变,村民唐宗秀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