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行,从总书记的足迹看“国之大者”
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四川考察。从眉山的永丰村、三苏祠,到宜宾的三江口、高校、科技企业……一路跋涉,蕴含着一条主线——“国之大者”。
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国之大者”寥寥四字,饱含了总书记的深邃思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扬一益二”,名不虚传。
依托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眉山永丰村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站就来到这里,可见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总书记对农业生产十分熟悉。在永丰村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水稻长势,对他们坚持粮食种植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地方调研到中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敲响警钟:“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
平衡之“紧”,决定了粮食安全这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总书记强调,“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靠的是掌握主动权。而赢得主动权,靠的是充分挖掘技术潜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永丰村,总书记对乡亲们亲切说道。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在桂林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时,留下一段经典对话——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考察调研,了解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总书记强调,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