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走进毕业季的校园

2022-06-11 599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一见·为了这个“永恒的课题”,总书记走进毕业季的校园

  当凤凰花开满了路口,当青春纪念册写满了回忆,六月初的校园,夏至未至,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约而至。

  8日,正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在学校招聘大厅内向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总书记称它为“永恒的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嘱托毕业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

  就业,事关青年的人生选择。在宜宾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一颗平实之心,一双勤劳的手,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出契合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

  “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2020年7月7日,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

  半个月后,总书记前往吉林考察,在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同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亲切交流,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改变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

  择业中有家国情怀,就业中有远大理想。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同志,用实干的青春做出表率。

  1984年夏,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邀请暑期返乡的正定籍大学生座谈,谈到大学生报效国家的多种选择时,他表示,“基层更需要大学生,更需要人才”“我觉得在基层很充实,有干头儿”。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同学们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端正择业观念,精准定位,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一次次交流,一句句嘱托,承载深情与厚望。

  要求高校: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毕业与就业,一头连着院校,一端连着职场,既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乎经济运行的稳定。

  “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深刻指出。

  向前追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时间,却是影响深远,他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成为治校兴校的根本遵循。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