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准”

2023-06-22 280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新闻

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准”

  离开“问题”的调研,很容易失去方向。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入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能更有效、更精准地把握问题,为研判形势、作出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往来奔波700多公里,走访两个贫困村,召开两场座谈会——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扶贫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在和大家探讨脱贫思路时,总书记就当地资源禀赋作了许多深入的分析,比如阜平300多万亩山场该怎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开发,移民搬迁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这些要求本质上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看望困难群众。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看望困难群众。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强调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这堂“精准扶贫”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他还经常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精准”的重要性——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各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

  “背阴胡同”是问题症结所在,也是解题破题关键。只有掌握客观、全面、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把“背阴胡同”情况摸清,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福州市棚屋区连片的苍霞社区。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