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从华为看中国制造如何证明自己

2018-11-03 1917 0
作者: 崔文佳 来源: 北京日报

  近段时间,苹果和华为都发售了新机。两大巨头同台“打擂”,免不了要被人比较品评。这不,一组两个品牌线下门店的人气对比图就广为传播。

  据图片所示和网友描述,华为店人头攒动,“花粉”第一时间到店体验新机型的“黑科技”;而苹果店则人气不复以往,有顾客发微博称店员准备的欢迎仪式被自己独享。从排队买苹果到排队买华为,翻转的现实触动了不少人,许多中国网友感慨“有点燃”“突然想哭”。

  作为中美两国的代表性产品,华为和苹果天然地带有超越自身的象征意义。我们乐见华为广受欢迎,更能理解“花粉”看到自己心头所好“出人头地”的振奋。尽管光从一组照片就得出“华为超越苹果”可能过于武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正不断比学赶超,以创新突出重围,以品质赢得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先锋,即便曾在全球手机市场稳坐头把交椅多年的苹果,也不得不为之侧目。

u=3982825610,2849630347&fm=173&app=49&f=JPEG.jpg

u=505320446,2553848284&fm=173&app=49&f=JPEG.jpg

  回望这些年手机市场的起起伏伏,我们就更能理解华为领衔的中国手机走到今天,何其不易,何其励志。

  1987年,重达一公斤的“大哥大”——摩托罗拉3200漂洋过海来到广东,中国的手机时代就此开启。在毫无经验和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国产机靠贴牌起家,从实力雄厚的手机大鳄手中“硬生生打下半壁江山”。

  进入智能时代,手机的尺寸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迭代越来越快,消费者预期越来越高。这方寸之间,俨然成了尖端科技和新锐设计的集合体,厂商一步赶不上,就可能步步赶不上。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乃至三星……都曾辉煌一时,如今却“泯然众人矣”。在这片惨烈的红海中,华为没有被吞噬,反而一跃成为弄潮儿,确实值得点赞,更成为省思中国制造未来时一只非常值得解剖的“麻雀”。

  解码华为的逆袭秘诀,首要一条在于对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近乎偏执的坚守。比如对于芯片短板,掌门人任正非采取了强攻战略:要求设计团队壮大到两万人,给出的年研发费用高达四亿美金,用意简单明确,“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更为震撼的数据是,2008年至2017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3940亿元。即便处于高光之下,这家公司也保持了难得的清醒,表示未来十年仍会保持将1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因为自身水平尚停留在“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急需突破“无人领航、无既定的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市场瞬息万变,但技术为王的铁律不变。强攻技术,投入最大、风险最高、过程最苦,但只要熬出来,就会事半功倍。

查看余下3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