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韧性|华为:三十功名 向死而生

2019-05-22 1077 0
作者: 陈听雨 凌纪伟 郑伟 来源: 新华网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述过一种卓越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往往不会站在前台锋芒毕露,成为媒体的宠儿、谈论自己的理念或成为社会名流。他们大多像外星人,沉默内敛、不爱出风头,甚至有点害羞,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精神齐集一身。他们深藏在团队后面,协调着团队的交响乐。”

  在追求个性张扬的互联网时代,有一位企业家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1987年,任正非,一个走投无路、郁郁寡欢的中年人花了2万多元钱,在深圳南油集团的居民楼里创办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初只有几名员工,主要业务是售卖交换机设备。

  2019年,任正非创业32周年。华为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和最优秀的科技企业之一。2012年,华为取代爱立信,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2018年,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首位;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华为名列全球第72名。

  华为公司管理顾问田涛曾在演讲中称,“今天的华为覆盖了全球17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没有人的地方也有华为提供的设备和服务。”可以说,华为的30余年,是充满忧患、坚韧不拔的30余年,是血与泪的商业长征。

  “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任正非那一代创业者身上往往有着共同的特征:一贫如洗、胸怀大志。

  多年以来,任正非极少接受采访。外界对他思想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于他在华为的内部讲话或信件。

  2001年,任正非发表了六千多字的长文《华为的冬天》。他在文中对华为员工写道:“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彼时,华为跃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任正非在大谈失败与磨难。

  对于危机,华为保持着与生俱来的警惕。在华为创立十年时,任正非在一份内部讲话中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正是这样的忧患意识让华为活过了最初的那十年。

  2019年的春夏之交,华为的未雨绸缪让华为再次经受住了考验。针对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5月17日凌晨,华为心声社区转发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