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退IEEE北大教授:将企业列“黑名单”,全世界科学家都不能忍
29日,一则“IEEE下令清理华为系审稿人”的消息在中国网友中引起广泛关注。消息显示,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在一封邮件中,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拿过华为科研经费的也不能作为审稿人。
邮件被曝光之后,立即在学术圈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29日公开致信IEEE 主席称,此举远超出一个学术人可以接受的底线,“做为IEEE 的会员和期刊编委,我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申请退出我所在的两个IEEE 期刊的编委会”。当天,张海霞就此事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专访实录如下:
环球时报:可否简单介绍下您所重点研究的领域,当初决定加入IEEE是出于哪些考虑?或者说这家机构哪些特质吸引了您?
张海霞:我重点研究的领域是微电子技术的特定领域,名叫微机电系统,就是研究怎样给微小的芯片更加快捷便利地供电的问题,属于“中国芯”领域的一个方向。
我加入IEEE时间比较长,有20年以上了。当时是我在读电子领域的研究生,周围所有的老师基本上都是IEEE的会员,他们也很鼓励学生加入IEEE,因为加入IEEE会给年轻人很多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
IEEE是一个在国际电子相关领域学术界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一个组织,因为它组织很多学术会议,有专门出版物,也有很多针对青年人的活动,对年轻人学术上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环球时报:IEEE审稿工作的机制是怎样的?
张海霞:IEEE编委会经常邀请同行业里比较知名和客观专家来评审投来的稿件,而且是完全匿名的。
环球时报:匿名的,就好像“阅卷老师”一样吗?
张海霞:对,都是匿名的。IEEE的主编一般是该领域的“大牛”,他会找在这个领域里面很有口碑的人来组成编委会,IEEE编委会的组成都是行业里在该领域做得不错的专家,来自世界各地。
编委会收到稿件,会发给某个领域的编委会成员,比如说我是微电子领域的专家,编委会就会把这文章发给我,我再找领域内的专家去评审稿件。我找的专家必须要是行业里的专家,必须要是专业口碑,不管他来自哪儿,他来自南非也好、来自印度也好,来自海地也好,只要他是这方面专家,他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我信任他,就可以去让他去审,甚至我根本不认识他,我只是看过他相应的论文,那我也可能会请他审,因为论文需要得到客观的评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