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出现后,他们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争分夺秒……

2020-03-03 1028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网


打不开?点这里>>>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与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们一直在与病毒赛跑,这其中就包括一支高质量的科研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科技研发攻关,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疫情发生以来,一批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从分离病毒到建立动物模型,努力了解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的全貌,寻找与之较量的科学方法。最近,记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了采访,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研究新冠肺炎病毒的。

  这篇作文的作者叫金子添,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妈妈叫任丽丽,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疫情发生后,为了尽快找到造成这次疫情的元凶,任丽丽和她的团队一直在紧张地工作。

  任丽丽把自己的工作比作一场战役,尽快找到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是赢得这场战役的第一步。

  按照科学的做法,明确传染病的病原要由不同单位的科研人员背对背开展实验查证,然后将各自的检测结果互相印证。历时5天5夜,任丽丽所在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交予的平行检测任务,经过与其他科研单位检测结果的相互印证,确定导致武汉病毒性肺炎疫情的致病病原是一种未知的、不同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

  然而这个确定致病病原的过程十分复杂,首先科研人员要从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等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的毒株,但是病毒分离的工作并不容易。

  成功分离出的新冠病毒大小都是纳米级的,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后,我们才能看到它的样子。而分离病毒的过程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病毒分离的工作意义重大,它为研究疫情感染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工作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于病原确认,国际上要求有完整的验证链条。首先要从患者提供的样本中分离出致病的病毒,再将病毒植入健康动物体内,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接下来要从实验发病的动物模型中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病毒,完成以上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

  分离出病毒后,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要建立动物模型。这项工作就是由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鲍琳琳所在团队承担的。2003年SARS疫情暴发的时候,鲍琳琳就参与了抗击SARS疫情的科研工作,如今她又承担起抗击新冠肺炎的科研任务。

  鲍琳琳工作的实验室内与外界有-100Pa的压力差,长时间在负压环境下的实验室内工作对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影响。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