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的重磅会议,释放了这个反腐信号
中央纪委书记出现在国务院会议上的情况,并不常见。
政知君注意到,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出现在了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现场。
其实,按照惯例,每年国务院系统都会召开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本届以来,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每次会议,都会邀请赵乐际、杨晓渡出席。
前两次召开的时间均在4月,这次的会议在7月。
十八大以来共召开8次会议,今年最晚
自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召开了8次廉政工作会议。
2013年至2017年召开的那五次会议,时间分别是在2013年3月26日、2014年2月11日、2015年2月9日、2016年3月28日和2017年3月21日。会议邀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和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赵洪祝出席。
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共召开了3次廉政工作会议,时间均在“两会”之后。
2018年召开的时间是在4月27日,2019年是在4月23日。与前两次相比,今年的廉政工作会议,时间推迟了3个月,放在了7月下旬。
在邀请人员方面,最近这3次会议,都邀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出席。
谁出席?
《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参加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孙春兰、胡春华
国务委员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
刘鹤并未出席会议。政知君了解到,7月23日,习近平在长春考察调研,新闻画面显示,刘鹤陪同。
画面显示,跟往年一样,会议现场也有相关负责人发言。这次发言的是财政部部长刘昆和湖南省长许达哲。
在现场,李克强对各级政府提了要求。
他说,要“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进一步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总理对去年一年政府系统的工作也作了评价,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从内容上来看,今年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即“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