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进入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学生密集返校开学的日子,2.8亿学生将陆续回归校园,引发外媒关注。
据法新社近日报道,继5月高三重新开课之后,武汉全市大约2800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近140万名学生全面复课。报道还特别强调,武汉在5月针对居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中国目前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病毒的传播,全国各地从1月底开始关闭的学校已逐步重新开放。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武汉的学校重新开放是一个惊人转变,体现中国抗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各国均面临秋季学期如何安全开学的难题。现在,中国正全力以赴,重新开放学校,承诺今年秋季为几乎所有学生恢复课堂授课。
今年的秋季学期非常特殊,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一个新学期。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同时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是当前教育系统最为重要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大学生,其中有1000多万跨省流动,另有3000万是在省内流动。开学季人员流动范围广,聚集程度高,对社会影响程度大。让如此多数量的学生安全有序返校,是一项艰巨任务。
为保证全面恢复秋季学期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国政府及教育部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提早谋划,分层部署。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学校2020年暑期放假及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提早谋划开学事宜。随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下达各地方关于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以确保各地区、各学校、各年级、各班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本校实际,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今年8月13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版的高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在总结上半年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国以及境外疫情防控发展的新形势,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明确要求,为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了技术指导。
各类部署方案接连发布,各部门、各地精准施策、确保落实,使得各个学校能够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疫措施。中国的制度性优势是正常开学的重要保障。
第二,因地制宜,杜绝“一刀切”。
鉴于各地区生源结构特点、教育教学需求和区域防控等级不同,教育部坚持落实“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返校原则,提早制定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加大老生返校与新生报到的间隔。此外,教育部还要求“一校一策”,制定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明确了秋季学期开学的安排,按照分期、分批和错时、错峰进行。从全国来看,各地中小学、托幼机构和高校开学基本安排在8月15日到10月10日期间。
按照总体要求和部署,各地区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灵活开展各地教学活动,是此次秋季学期顺利开学的重要原因。
第三,积累经验,持续抗疫。
秋季学期顺利开学,是前期抗疫经验和成果的集中体现。今年2月起,各地和相关高校就已经开始制定完善本地本校应急处置预案,组建工作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到今年春季学期结束之前,全国2.8亿学生中,已经有2.02亿学生回到了校园,返校比例超过了75%,而且实现了校园“零感染”。各地各校在持续防疫过程中,已建立了相对完善、有效的机制,在学校遇到突发事件时,确保机制能够立即启动,全面发挥作用。
今年6月,全国多地高校面临毕业生返校的考验。各大高校通过测体温、核验身份、检查健康码、给行李消毒杀菌等举措,打造层层安全“关卡”,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为秋季学生大规模返校积攒了不少应对经验。
总体来看,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教育、卫生系统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在这场抗疫“持久战”中,各地区、各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均有所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危机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如何加快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建立高校组织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和常态化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如何继续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新形态的发展,是各学校应对未来疫情风险的重中之重。各学校应坚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杜绝懈怠、提振信心,确保校园安全无虞、学生健康成长。
(丁宁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