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业内这样说……
原编者按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7487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09.8万人,占医院总数的78.6%。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关乎民生,关乎医护人员这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价值能否得到激发和体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版第一时间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相关调查。结合社会关切,与专家们一起聚焦公立医院的发展之路。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公立医院改革直接关乎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公立医院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我们特别邀请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进行对话。
提高不同层级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社会关注:遇到疑难杂症,去大城市的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患者和家属实为不易,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何时能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意见》明确: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医疗服务,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乔杰:公立医院应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要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作用,联合下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带动基层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
同时,要依托质控体系,持续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搭建完成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逐步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既然是搞市场经济,当然要在市场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盈利是必须的。
有钱可续命,无钱就等死。
此乃改来改去之真谛!
既然是搞市场经济,当然要在市场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盈利是必须的。
有钱可续命,无钱就等死。
此乃改来改去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