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夜“强推本科转职校”? 背后的改革博弈耐人寻味

2021-06-08 6200 3
作者: 吴康宁 来源: 文化纵横杂志

  【导读】近期,东南某省因推进“本科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而导致冲突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使得近来沸沸扬扬的职业教育改革话题再惹风波。数十年来,各种类型的教育改革层出不穷、争议不断,人们不禁追问:教育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复杂、曲折、漫长的“总体性社会事件”?

  本文着重分析了教育改革面临的六重博弈:先进理念是一回事,利益分配则变成另一回事;出台政策轰轰烈烈,实际执行却我行我素;公开高呼改革,背后却虚与委蛇;官方虽然强势但又动辄得咎,民间虽然分散却相当顽强;上级若不强令推行,下级便来讨价还价;城乡区分对待势必问题多,统一标准又成“一刀切”。由于牵扯教育从业者、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教育市场机构等方方面面,教育领域成为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利益场,以至于出现理念和行动的错位。作者指出,客观、冷静地分析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和实施策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原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期,原题为“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

  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教育改革作为一个“总体性社会事件”,起始于改革开放后,迄今已近四十年。没有谁能准确预测这场改革将于何时结束。事实上,迄今的改革历程已经一再表明,中国教育改革经常是在困境中蹒跚前行的,其基本特征确实可以用人们在形容诸多社会实践时惯常使用的三个词来表达,即“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而这些基本特征本身也容易导致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过程与效果不时产生疑虑、不满乃至抵触,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难度。

  笔者关心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中国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复杂、曲折、漫长的社会过程?

  理念与利益:先进理念是一回事,利益分配是另一回事?

  客观地讲,四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一般都是有理念指导的。这些改革通常都是针对教育相关领域的长期积弊,回应变化了的时代提出的严峻挑战,顺应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会成员要求改变教育现状的“普遍民意”,同时借鉴国外有关教育发展启示,首先提出用以指导改革的理念,然后制定改革方案,继而启动并推进改革。应当说,这些改革的理念本身都比较“先进”,符合时代要求,并无多少可诟病之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进行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的这些改革,相关教育领域就很难摆脱困境,取得突破性发展。或许正是这一缘故,较少见有对教育改革的理念本身提出具有颠覆意义的质疑。就此而论,倘若与教育改革有关的所有人都实质性地参与或支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的教育改革,那么,教育改革并无举步维艰的道理。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