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国学者看中共党史:历史照亮前进的路
导读
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凯利·布朗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普遍理解的“政党”不同,它不仅代表着一场政治运动,还代表着一场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启迪未来。只有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认识到它领导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真正意义,也才能以一种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举世瞩目。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联合学习时报发布“外脑看建党百年”系列文章,邀请外国政要、专家学者等,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奇迹。
中国共产党将在今年7月庆祝成立100周年。在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它还只是一个小党,仅有几十名党员,而现在,中国共产党拥有9000多万党员,人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还多。自1949年执政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建国初期,它的主要领导人大多由出身农村、经历了多年战火硝烟的军事将领担任。但如今,遍布全国的党校开设了各种行政管理类课程,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今天中共党员的文化与教育背景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外界来说,读懂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阅读障碍”。虽然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政党”一词,但西方的政治语境与中国完全不同,因此对“政党”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正像我在《中国梦》一书中所论证的那样,从多个层面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一场政治运动,还代表着一场文化运动。它拥有一套独特的行事方式、语言范式和对自身历史的阐述。与之相比,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政党只能在更为有限的领域开展实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高度重视,不只是历史事件本身,以及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阐释,更主要的是历史背后所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认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进步是谁也无法阻挡的。这是一种大体上乐观的态度,通俗地说就是“明天会更好”。因此,庆祝建党百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下一个发展阶段,也就是通向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之路做准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历了史诗般的现代化进程,道路艰辛坎坷,成就有目共睹。最简单的,与1949年相比,如今中国人民的生活要好得多,平均寿命提高了一倍多,物质生活更加充裕,受教育程度更高,身体更加健康。从识字率、婴儿存活率、营养水平等一系列人类发展指标上看,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他们的祖辈截然不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