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炮制“贸易北约”背后的反华套路

2021-07-09 650 0
作者: 郑言 来源: 环球时报

  英国保守党反华议员组成的所谓“中国研究小组”不久前联合美国一家智库,发布了前者成立一年多来的第6份反华报告。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建议,煽动与美英意识形态相近的“民主国家”成立“贸易北约”,企图全方位孤立中国,遏制中国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发展趋势。而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美英一些政客与智库如何通过捆绑操作,借有关报告、建议,转化为制华、反华政策的套路。

  炮制“贸易北约”的动机

  按照这份报告的疯狂构想,“贸易北约”等同于“民主联盟”,在这一体系下,所有成员对华行动保持一致。如果中国敢于反击这个“联盟”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制裁和政治打压,那么“贸易北约”会全方位跟进对华制裁。比如,报告声称,“如果中国威胁禁止其留学生前往某国,那么联盟内所有国家都不准中国留学生进入;如果有某西方公司被中国列入不可信清单,那么联盟内所有国家将停止进口中国商品;如果联盟内有的国家不同意该联盟的决定,那么它将失去加入的资格。”

  为了在表面上显示“客观性”,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森负责“操刀”这份报告。作为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主席,阿特金森近年来长期致力于煽动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围剿,抹黑中国的技术创新成就。

  阿特金森为什么提出“贸易北约”这一恶毒又充满冷战色彩的概念?他宣称西方目前对中国的打压手段有四种选项,前三种分别是:大多数人主张的利用市场规律和加强自身科技实力顺其自然,与中国进行竞争;通过双边和多边的方式展开对中国的限制;鼓励本国企业离开或脱离中国市场,以及禁用中国商品和原料,对中国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从而遏制中国。

  但阿特金森认为,第一种选项会导致西方的衰落,而中国会获得经济和技术的全球霸权;第二种选项成效也不大,特朗普政权曾尝试过这种方式,并为此付出了经济和政治上的代价,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技术发展,但整体而言是失败的;第三种选项是英国和日本正在做的,但该方式对前苏联有用,对中国效果有限。

  因此,他提出了第四种选项,即组成“贸易北约”来遏制中国的技术创新,从而阻断中国发展的途径。阿特金森及背后的反华政客鼓吹这种方式值得美英当政者尝试,甚至英国可以率先实施其中的一些政策。他们声称,“贸易北约”不同于世贸组织体系下一个成员一票的投票机制,这难以实现全面遏制中国目标。而“贸易北约”的特点在于,任何不同意遏制中国政策的国家,都不会获得“贸易北约”的准入证。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