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专家郑重建议:对华南海鲜市场冻品来源国人员做流调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多名专家日前表示,在下一阶段的新冠病毒溯源过程中,应当将冷链作为重点溯源工作内容之一。他们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建立冷链溯源全球合作机制,设计和推广新冠病毒冷链传播全球监测体系和国家间追溯机制,并在科学的基础上,对2019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冷冻产品来源国的冷链从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及血清样本检测。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资料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副处长、中国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20日表示,此前对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连和青岛发生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中,均支持通过冷链传入新冠病毒。她告诉记者,对这些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结果显示,一是这几起疫情与此前的本土新冠疫情均没有关联,都是境外新传入的病毒引起的新疫情;二是早期病例均是从事搬运、加工或销售的冷链从业人员,且发病前均接触过进口冷链产品,此外,没有发现其他可能感染的线索;三是疫情相关进口冷链不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且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证实了冷链为病毒输入的源头。特别是在青岛疫情中,冷链物品表面不但检测出了病毒核酸,还分离培养出了活病毒,这证实了冷链物品表面的病毒具有感染性。这两点结合起来,证据链完整。
鉴于冷链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刘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与其他中国科学家都认为,有必要建立冷链溯源全球合作机制。一是国际专家共同合作设计并向全球推广新冠病毒冷链传播的科学监测体系,这对当下阻断变异株的传播也具有明显意义。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合作,建立冷链传播的国家间追溯机制,即一个国家如发现冷链相关的阳性样本输入,可以在世卫组织的主导下,基于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的目的,与冷链产品的来源国共同合作,开展追溯研究,比如研究来源地有没有发生污染,或是产品在中间航运过程中被污染等。三是建议与2019年华南海鲜市场中冷冻产品来源国合作,对当时的冷链从业人员进行血清样本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将冷链传播作为一种假设进行进一步溯源研究。
刘军曾参与了2021年年初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赴武汉的溯源研究考察。他对记者介绍称,今年1月,联合专家组曾梳理了前期与武汉冷链相关的科学证据,其中一项是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及整个武汉市冷链进口货品的梳理。
他介绍称,华南海鲜市场中共有678家商铺,其中390家商铺和冷链有关,对部分商铺的进口货品信息进行梳理,发现货品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9种进口冷链产品。此外,专家组也对整个武汉市在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进口冷链产品的信息进行过梳理,发现涉及到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40种冷链产品。相关工作人员对2019年仍有库存的货品进行过初步核酸检测,共检测1055分样本,目前均是阴性。
刘军表示,下一步可对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武汉冷链产品来源国合作开展进一步溯源研究。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白云怡 曹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