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年“不低于4%”,本轮教育经费投入有何不同
连续9年“不低于4%”,本轮教育经费投入有何不同
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5.30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4.29万亿元,占GDP比例为4.22%。
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持续做到了“不低于4%”。
教育经费总投入,折射出教育事业被重视程度,关系到千家万户。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关键信息?数据升降间,又预示着何种趋势?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占GDP比例近四年最高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
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密切相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于2012年、2016年、2019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大头,在其带动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也分别于2013年、2017年、2019年,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
4%是一个标志性数据,它作为国家目标被提出,写入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明确,“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换句话说,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占GDP比例进行“软挂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发展的投入底线。
“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前三年分别为4.14%、4.11%、4.04%。”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建国认为,“这有力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因面临疫情影响和复杂经济形势,部分教育财政专家曾对2020年是否能达到4%这一目标表示担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小敏表示,在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实现“不低于4%”的目标,“体现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极大努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费保障的层面得以巩固”。
学前教育生均各项指标增速最快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280.54元,比上年的14997.44元增长1.89%。其中,全国幼儿园为9410.76元,比上年的8615.38元增长9.23%。普通小学为12330.58元,比上年的11949.08元增长3.19%。普通初中为17803.60元,比上年的17319.04元增长2.80%。全国幼儿园增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