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核酸检测“翻车”背后,为牟利更多铤而走险
(文/李鹏涛 编辑/马媛媛)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再起风波。
5月29日下午,据平安北京于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情况通报,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下称:北京中同蓝博)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目前北京警方已对该实验室立案侦查,将其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等人查获。
随后当日晚间23点,作为北京中同蓝博的母公司,中国同辐在其官方微公号发表致歉声明,“此次事件对北京防疫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对此表示最诚挚的歉意。我们深感自责,已经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自五月以来,北京已出现了4起与核酸检测违规相关的案件。早前北京时珍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因核酸检测点使用的样本保存液过期被罚5万元、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等机构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其法定实控人/代表等人被抓。
值得注意的是,核酸检测乱象不只发生在北京。早在今年1月,郑州的金域员工被指控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4月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5月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公司出具“假阳性”报告,同期福州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因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被罚。
核酸检测乱象频发
观察者网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合肥、福州和郑州等5地8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而导致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有漏检、违规混检、伪造核酸证明等。
具体来看,最近一起核酸检测违规案件的“主人公”北京中同蓝博,是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严重违反新冠病毒检验操作规范,在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
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等8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与此同时,该公司已被勒令停止执业,并被北京卫健委启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程序。
在北京中同蓝博被曝光的前两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也被“平安北京”微信公号指出,自今年4月25日以来,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该机构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目前,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等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事实上,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早有违规“前科”。今年1月,该公司因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被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罚款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