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深改委首次会议,释放哪些重磅信号?
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对外亮相。
本次会议重点提及一个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三个议题:科技创新、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分量不言而喻。
科技创新
首先来看看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后疫情时代下世界经济滞胀风险难以避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越发激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注重点之一,就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新时代十年,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次会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会议也作出了相关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每次在地方考察调研,创新是他最关注的方面之一。总书记多次走进企业研发一线,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并为广大企业指出了依靠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和方向。“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一直在大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让创新和需求更近,和实用更近,也与经济发展更加一致,而创新可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科技成果。让创新更有效率,也更有实用价值,也能让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有韧性、更加自立自强。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从“1+N”系列文件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如今,国企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坚持分类改革和完善国企治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