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90后干部被查,是什么让他们踏出了错误的第一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报道 近日,多名“90后”干部接受审查调查通报引发关注。出生于1994年的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肖遥、出生于1992年的四川省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市容管理股副股长刘芳秀、出生于1991年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棚改办原鹿源社区认定组组长田博文……这些正值大好年华的年轻人,先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作为“90后”,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并不长,却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刻倏然滑向腐败深渊。是什么让他们踏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应当如何帮助年轻干部“系好第一颗扣子”,在正确道路上行稳致远?
身处关键岗位的年轻干部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点“围猎”对象
“身处关键岗位的年轻干部很容易被‘围猎’。”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告诉记者,年轻干部通常涉世未深、理想信念未经磨砺,一旦掌握一定权力,便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点拉拢对象。
曾繁贤第一次受贿时只有27岁。入职国企重要岗位不到半年,管理服务对象唐某某便给了他6万元好处费。防线既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至2022年,曾繁贤在担任平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部职员、项目二部经理期间,先后69次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送的香烟、白酒、茶叶、月饼等礼品及礼金、购物卡共计8.7万余元,甚至在被留置前的春节仍未停手。
曾繁贤的经历,是个别年轻干部踏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典型:走上重要岗位、手握一定权力后,被阿谀奉承、吹捧讨好冲昏了头,在权力和物欲中迷失自己。
“高学历、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往往被安排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但因成长经历的局限性,少数干部抵抗诱惑能力和鉴别能力比较弱,极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监委委员蔡剑平告诉记者。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顾世雨分析,不法商人倾向于“围猎”年轻干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个别年轻干部思想防线不牢,在金钱、情感等多重诱惑下,容易掉入圈套;另一方面“投资”回报率高,高学历的年轻干部很可能成为被重点培养的“领导干部后备军”,发展潜力大,是拉拢成本较低的“潜力股”,值得“趁早下手”。
网络赌博、网络游戏、高档消费……少数年轻干部在不良嗜好中误入歧途
除了遭到有心之人“围猎”,还有少数年轻干部在自身的不良嗜好、虚荣心与享乐欲的驱使下误入歧途。
赌博,是一些年轻干部涉腐案卷的关键词。倪亚洲,1995年出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酉阳县分公司李溪邮政支局原综合柜员。倪亚洲出生在酉阳县浪坪乡的一个小村落,小时候由于家境不好,他的父母不得不离开他外出打工,这让倪亚洲十分向往条件优渥、团圆美满的家庭。然而,他却错误地选择通过网络赌博“快速致富”来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