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2024年了,一些大学为啥还没开放?

2023-12-20 406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一篇文章,再次使高校开放成为热门话题。

  “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李植在文中写道。

  高校该不该开放?该怎么开放?“乙类乙管”实施后,这个话题已成为一个老话题。近一年过去,大学校门开放难题依然存在。

  01

  多地网友反映

  “安全问题不是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理由”

  今年以来,呼吁高校开放的人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有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多地的网友反映高校开放的问题。

  有网友表示,以前学校是对市民开放的,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去处,大家可以去体育场跑跑步、打打球,还可以去餐厅吃吃饭,不但没有给学校造成压力,还为许多经营商户增加了不少收入。现在,校园也应该开放了。

  有网友认为,高校仍然采取封闭式管理,校内、校外人员出入均不方便,不利于社会团体利用大学设备开展合作互助、团体研学活动。

  也有网友质疑,以前大多数高校都是开放的,怎么现在就会因为开放影响教学呢?

  还有网友称,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通知,鼓励高等学校、高科技企业、制造企业等向社会开放参观,主动服务全民学习。但是几个月过去,很多高校并没有作出相关的行动开展相关工作,习惯性地与社会保持距离。

  这名网友表示,很多学校把原因归结于潜在安全风险或伴生乱象。维护校园秩序,保护学生安全,这是高校应该肩负的基本责任,但不是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理由。

  02

  多所高校实行入校预约制

  有教育部门回应:

  “开放的学校”不等同于“放开校园”

  对此,各地相关部门也予以回应,可以观察到,“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生活正常秩序”是提到较多的原因。

  如山东省教育厅在今年8月回复称,校门严格管理、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是遵循“安全前置”的原则,是校内师生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区分校内校外相关责任的分界线。实行严格的进出入制度大幅度减少了校园外来风险,也是对全校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开放的学校”不等同于“放开校园”,校园无条件放开存在对学生利益的侵犯。“学校不封校”是指校内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出入,相关外来人员进入高校可通过预约、登记等手段实现办事人员车辆正常出入校园。因省内各校所处客观环境差异较大,无法统一制定标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需按照所在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