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发问:烟草三代人、岳婿双行长……问题出在哪?

2024-04-09 3859 8
作者: 杨瑞 陈艳欣 来源: 央视网

  4月7日,对于一男孩说出“爷爷是行长,妈妈是副行长,想继承爸爸当行长”的视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回应,称孩子的爷爷、外公和父母确实都是该行员工,且岗位均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任职回避制度规定。

  至此,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这次事件的讨论中,公众对于国企工作人员“近亲繁殖”的关切和疑虑,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重视的问题。

  从“三代烟草人”引“群嘲”,到“好工作代代相传”的调侃,人们对童言童语的敏感,都指向一个现实:目前国企、基层党政机关里,仍有不少“近亲繁殖”现象。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为了避免“体制内”亲戚遍地,古人早就提出“任职回避”,比如东汉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此后历代都在不断细化回避制度。

  新中国初期,任职回避制度一度缺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公务员制度在多地试行,具体、明确的公务员回避规定才陆续出台。

  从1986年《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到2001年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先后出台,我国逐渐对国企、央企的任职回避作出了详细规定。

  目前,绝大部分央企、国企在招聘时,对“亲属回避”都有明确要求。

  不同企业的要求不同,总体来说有三种情况:单位回避、部门回避和岗位回避。有的企业仅对特定的岗位和部门设限;有的企业要求回避近亲属担任领导的单位;有的企业则“一刀切”,只要有近亲属任职的单位,就不得报考。

  尽管国企“任职回避”制度已实施 20多年,但“近亲繁殖”仍屡见不鲜,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领域。

  比如中央巡视组2015年“点名”中石油、中国太平保险、中国人寿等9家单位存在“近亲繁殖”;此后又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六百多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2019年,中纪委曝光中国建设银行一原副总经理帮亲戚调动工作、贵州茅台原董事长大搞家族式腐败。

  同时,安插“关系户”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比如,有的招聘要求根据亲属个人简历“量身定制”,就差把“萝卜坑”三个字摆在纸面上;有的搞“资源互换”,让“你孩子进我单位,我孩子进你单位”;此外,伪造简历、绕道进人、内部照顾更是屡见不鲜……

  “任人唯亲”防不胜防。

  2.“近亲繁殖”,根源何在?

  不可否认,国企、央企“近亲繁殖”有历史原因。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