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关系社会主义前途的列宁之问
巴黎公社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打开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的预见走向现实实践的崭新的历史篇章。虽然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天就被残酷镇压下去了,但是巴黎公社的英雄们充满革命首创精神的实践为世界共产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做出了一个著名的,为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熟知的论断,这就是: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国家机器,是“集中化组织起来的窃居社会主人地位而不是充当社会公仆的政府权力”,因此必须打碎。
十月革命所诞生的苏联是第一个获得成功并得到巩固的无产阶级政权。从它胜利的那一刻起,就直接面对由马克思的这个著名论断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以醒目标题的方式所提出的:
——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列宁重申了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为了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督,列宁又加上一条:“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他用极富辩证法的语言说道:“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
可是,列宁所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它建立69年后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个曾经在建国初期面对内外敌人联合夹击的极端困难下坚强地挺立过来、在后来又打败了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并进而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政权,竟然在没有战火硝烟下说垮就垮了。
对苏联垮台原因的探讨立即成为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虽然有各种看法,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个曾经是在“庶民的胜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最后却被广大民众抛弃了——在这个政权发生危机时,普通民众基本上都抱着旁观、冷漠甚至乐见其垮的态度。
苏联解体前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很说明问题:认为苏共执政的政权代表官员利益的高达85%,而认为该政权代表全体民众利益的只占7%。这样的政权被广大民众所抛弃就毫不奇怪了。
怎么会这样呢?
列宁在苏联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在他的几代后继人手里,苏联的政权沿着越来越背离列宁当年思想的方向发展。
第一,普选制被等级授职制所取代。各级官员实际上都是由上而下层层任命,即使有选举程序也是徒有形式,因此官员只对上负责而不对民众负责,形成裙带关系和对上级的依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