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国际学校倒闭招生难,为什么中国家庭没那么热衷留学了?
作者|聂日明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这个开学季,很多国际学校并不太平。早在上半年,就有很多民间传闻,一些城市的国际学校招生并不顺利,不少国际学校不像以前那些被追捧。很多国际学校学生没招满,频频补录,也有一些国际学校倒闭、关门,如深圳厚德书院、北京房山的诺德安达。
为何国际学校似有降温之相?有些认为是经济不景气,波及了家庭的重大支出,也有人认为留学的收益小于成本,留学并不划算,他们转回体制内路线,影响了国际学校的招生。
中国大陆国际学校主要有功能有二:第一,面向来华就业、商务人员的子女。他们中短期在华读书以后,大多数要回到其母校升入大学;第二面向中国境内本地居民出国留学的需求,为了最终可以去境外就读大学,他们选择走国际路线,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走国际路线。
国人一般讲到的国际学校主要是指中国学生就读的、走国际路线的高中及以下的学校。国际路线又有两类:公办学校的国际部和民办国际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占到了所有国际学校的一半左右。家长选择让子女走国际路线主要是受到出国留学热的驱动。
出国留学是因为学习太差?这部分只占1%
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重新启动。这里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次是1993年中央确立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总方针,政策上消除了出国留学的障碍。
第二次是中国加入WTO,中国日益开放,居民收入迅速提升,上中产和富裕家庭开始有意愿、有能力让子女出国留学。至此出国留学人数连年暴涨,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1872-1978 年百余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不过13万,1978-2000年,中国总共送出34万留学生,而2011年一年出国留学的规模就达到了34万,到2019年,一年留学人数超过70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是2011年的1倍。
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及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左轴单位:万人
最新的数据为2019年,之后没有公布
另一方面,海外高校也越来越依赖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国际学生都是其高校招生的重点,国际学生的比例不仅影响到学校的排名,国际学生的学生素质也因为选择面广而竞争力强,并且他们大多按国际学生标准缴纳学费,是学校的重要收入来源。
2000年以前,出国留学的主力是在国内读本科的学生,他们申请海外的硕士和博士。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留学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国内高校申请海外高校的本科越来越普遍。由于中国的升学体制与海外有很大差异,为了利于录取,开设海外高校认可的高中课程的国际学校就应运而生,这些国际高中课程最有名的就是IB课程、AP课程。AP相当于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其与高中课程一起用于申请美国高校,IB相当于国际高中文凭认证课程。不同的课程用于申请不同国家的大学,有一些大学也会同时接受多种课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