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把大陆视为敌对,不是台湾民意
【环球时报赴曲阜特派记者 吴薇 王璞】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主办的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3月31日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拉开帷幕。“春会”谐音“春回”,含有两岸同胞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团聚之意。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带领“大九学堂”30名学生来到山东参加祭孔,在孔子的故乡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萧旭岑在当前局势下仍期待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和交流,使两岸关系能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即使感到压力,也要来大陆交流
环球时报:您这次带“大九学堂”学生来山东祭孔,我们看到绿营有一些人在说三道四,您是否感受到一些压力?
萧旭岑:是的。刚好在接受你们采访之前,台湾官员用不具名的方式说我们“为虎作伥”,替大陆统战,我想这个攻击是非常的明确。因为我们这次带学生来,对发展两岸关系起到相当正面的效果,这应是民进党不愿见到的。
“赖17条”在台湾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包含许多民间团体可能不太敢来大陆,担心受到处分。但是我们这次“大九学堂”30位同学都来了,我想这是一个蛮让我感到振奋的情况。
环球时报:您来之前,马英九先生有没有什么交代?您觉得在赖清德推出“17条”之后,您带台湾学生来山东祭孔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萧旭岑:马先生知道我要来参加祭孔,且带着台湾年轻人来。他只是说要让台湾年轻人更加认识中华文化,更加从祭孔中去体验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我个人觉得此行意义很重大,因为在“赖17条”之后,台湾各界都产生了“寒蝉效应”,许多父母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受到教育当局的恐吓打压,许多领域像宗教人士会担心回台湾之后被“查水表”(遭到调查——编者注)、被清算,所以他们不敢来。但我们这次还是带着30位台湾学生来,用实际行动证明,两岸民间交流还是两岸人民最大公约数。
参加祭孔对学生的影响很重大。其实在台湾各县市都有祭孔活动,对台湾的学生来讲,孔子(思想学说)本来就是他们小时候就开始接触的一些重要哲学和思想。现在我们来到山东曲阜,能够实地在孔子的故乡对他进行致祭,通过这样实际的一个仪式的洗礼,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整体氛围,让台湾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浸染。
我在台湾一向强调,两岸一定要透过不断的交流了解认识彼此,累积感情,这才是两岸未来应该走的道路。孔子是两岸共同资产,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基础。孔子说要“和而不同”、互相尊重,还说要推己及人、互相包容,讲有理有节、仪礼节和,也就是遵循礼法和道理,才能够找到和平。那么礼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是两个国家,我们是一中。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之上,找寻一条两岸都可以接受的道路,就是“九二共识”。只有遵循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坐下来重新回到马英九先生时期两岸的交流往来。我想这才是两岸未来的光明璀璨之道,这也是孔老夫子的智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