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潮”再起,现在压力给到了银行?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打算提前还房贷了,希望是个正确的选择。”家住北京海淀的张女士告诉 记者,最近看到不少购房者提前还贷的消息,自己也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近一段时期,“提前还贷潮”又登上热搜。不少人晒出提前还贷“账本”,认为省出的利息相当于投资。不过,购房者普遍反映“提前还钱”没那么容易。不少购房者反馈,提前还要排队,有的还得找关系。更有购房者将拨打银保监会投诉热线作为“成功经验”进行分享。
一边是购房者“前赴后继”地集中申请,“想发设法”提前还钱,一边是银行关闭线上还款渠道、拉长排队时间进行“劝退”。大量客户集中“提前还贷”,这意味着银行十分看重长期稳健生息的优质资产提前到期,考验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
据报道,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月9日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
同时,针对部分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提前还款的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贷前贷后管理,加强风险警示。
这波“提前还贷潮”比2022年更热
张女士说,2021年,自己花费400余万元买了一套“老破小”,商贷260余万元,月供约1.5万元。一年下来,手里攒了些余钱的张女士准备先提前还一部分贷款。
近一段时期,像张女士一样的购房者不在少数,他们倾向于提前还房贷,以减少利息支出。
“我们是首套房,贷款利率5.2%。”张女士向记者表示,最近看到好多人提前还贷的消息,她也开始考虑这件事。因为每月还的多数是利息,一年来本金才还了6万多,所以想把去年存的钱用来还贷,“主要是合同上提前还款也没有违约金。”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即便是每月可少还500元,也有“真金白银”的作用。有网友就提及,“相差500元什么概念 ,娃娃的奶粉钱够了,一个月的烟钱够了,爱车的油钱也够了,请客吃饭也够了。”
“最近提前还贷的现象确实还是很蹊跷的。”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提前还贷现象其实在2022年出现过,后来平静下去了。如今这个问题再次发酵,那就要作为房贷领域和购房者民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此类提前还贷的现象,需要积极关注。
严跃进分析称,当前的“提前还贷”现象与去年相比有几大区别:一是提前还贷的热度似乎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房贷利率持续下降,更加使得提前还贷的迫切性增加了。二是居民家庭的收入状况及预期还没有修复,使得居民有更多的动力进行提前还贷。三是提前还贷也和一些经营贷的置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