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虚拟号实名产业链(图)
9月初,上海市民李女士在前往营业厅办理通信套餐调整业务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查询了自己名下的拥有的手机号码。这一查把她吓了一跳,她名下竟然有多达33个手机号。除去三大运营商的5个手机号外,剩余28个均为形形色色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
“162”“170”“171”……对这些号码开头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下简称“虚拟号”),大众并不陌生,它们在手机上出现时,往往代表着有教育、医疗、房产销售等各类骚扰电话甚至是诈骗电话打进来了。7月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报道过新出现的“AI外呼骚扰电话”(详情请浏览《疯狂打电话骚扰上海市民的“种植牙口腔医院”,究竟是“哪一家”?》),调查发现,虚拟号也成为AI外呼的主要工具。
虚拟运营商拨来的骚扰电话,为啥会越来越多?这些拨打骚扰电话的机构,为何会有用不完的虚拟号?他们又是如何能绕开实名认证的限制呢?
“App充场”200元一天招兼职
查询结果显示,李女士名下的28张虚拟运营商手机卡,分别是“迪信通通信4张、天音移动3张、乐语通信5张、北纬蜂巢2张、国美极信3张、长江时代通信5张、丰信移动4张、长城移动2张”。她回忆,她6月份曾参加过一次名“App充场”的兼职,“应该就是那次兼职时,个人信息被人使用办出来的。”
△查询结果显示,李女士名下有28张虚拟运营商手机卡。
什么是“App充场”?循着李女士的线索,记者也加上了几名劳务中介的微信,他们会通过朋友圈发布各种“打零工”兼职信息,而“App充场”几乎是常驻项目。9月10日一早,劳务中介虞某发布了当天的“App充场”兼职信息,声称只要下载抖音、京东等知名App冲量即可,“工作简单轻松,有空调包午餐”,报酬是200元一天。记者支付押金报名后,被通知9月11日一早8时30分,在8号线沈杜公路站1号口集合。
△9月10日一早,劳务中介虞某发布了当天的“App充场”兼职信息,声称只要下载抖音、京东等知名App冲量即可,“工作简单轻松,有空调包午餐”。
9月11日一早,记者按约抵达沈杜公路站1号口。致电虞某提供的联系人后,记者来到一侧的“沈杜公路枢纽站”大字下方。联系人是名白衣男子,他正不断打电话,确认报名人员是否来了。“每天都会有10多人的”,报名的人陆续赶来,他们看起来都是来上海打工的年轻人。近9时,14名人员齐了,白衣男子招呼大家跟着走,随后将所有人带至一旁的“程文商务中心”A座2楼227室。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