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8份“性萧条”调查:年轻人和中产消失的性生活
性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存在感正在减弱。
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一同发起的“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中,6828份有效问卷显示:年轻一代的性活跃度在下降。只有大约一半的95后(1995年-2003年间出生)每周有不少于1-2次性生活,频率低于80后和90初。
最年轻群体不是性生活最活跃的人群——这不符合人们的传统印象。另一个数字揭示了更加“冷淡”的现状:在最年轻一代中,14.6%男性和10.1%女性(注意:他们均有伴侣)表示,过去一年没有性生活,这个比例高于70后、80后、90初。
“相当大比例的中国年轻人处于无性婚姻/关系中。”调查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於嘉说。於嘉回忆,她读大学时最火的电视剧是《奋斗》,李小璐饰演的都市女孩偷户口本去结婚。在当年,“为爱奋不顾身”是浪漫爱的典范,可放到今天,恐怕要被观众“骂醒恋爱脑”。
变化从更年轻的00后中得到预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茅倬彦等人2022年调查了全国32282个大学生的恋爱状况:25%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恋爱经历,也没有恋爱意愿;46.14%的大学生没有恋爱经历;有恋爱经历的那一半中,发生性行为的不到六分之一。按照一位日本学者的说法,年轻人进入了“恋爱(嫌)麻烦时代”。
这让我想到凤凰网关心过的年轻人选题:这一届年轻人忙着保研、就业(而非创业)、被大厂反复面试19遍、相亲400次无果、等待被裁员或主动当全职儿女、富养猫狗、买黄金、考察鹤岗化的“白菜房”、苦攒定期靠利息生活、忧心晚年预存养老金……要操心的实在太多了,哪有余力谈恋爱?
再来对比一下95前群体。“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发现,有固定伴侣的国人中,性生活最活跃的分别是80后男性和90初女性。67.9%的80后男性和64.6%的90初女性表示每周至少有1-2次性生活。但超出研究者预料的是:中产的性生活也被剥夺了。
性社会学专家潘绥铭曾指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拥有更活跃的性生活。这观念深入人心,但这次调研显示,80后、90后男性里,教育程度和性生活频率的关系发生倒挂。
80后男性中,近三分之一(31.4%)高中以下学历男性每周有3-6次性生活,远高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同龄人;而90后和00初(1990年-2002年出生)研究生以上学历男性中,超过半数月均性生活不到1次。
“我们认为应该特别关注新兴的年轻中产阶级,尽管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但相对而言性生活匮乏。”报告提示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