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怎么就成了父母的经济拖累?”韩国案例的警示

2024-08-28 1724 1
作者: 王晓玲 来源: 文化纵横

  【导读】近年来,韩国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屡屡引发国内媒体的关注,从“四上五落”式学习(指4点钟起床备考就能选上,5点钟起床则会落榜)到“刷新世界最低生育记录”,韩国年轻人日益成为我国年轻人对照的对象。年轻人的处境是整个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反映,本文以韩国“经济危机世代”为案例,分析他们人生困境的经济社会背景。

  本文指出,韩国15~29岁人群的雇佣率长期低于45%,很多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后难以顺利向职场过渡,只好辗转于低收入工作岗位。“就业难”带来的长期失落感,使他们形成了“封闭型”人格,在构建和维持社会关系方面显得非常消极。此外,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备考”状态,随着时间和金钱投入的增多,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不断加大,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越来越被动。当年轻人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结婚和生子也不再是其必然选择,甚至年轻人将已经“就业”“结婚”“生子”的同龄人视为竞争中的成功者。

  年轻人的困境不仅改变了整体的社会心态,更将经济压力通过家庭纽带传递至父母,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储备。有研究显示,1995年以后,30~34岁韩国青年与父母同居的比例不断上升。年轻人迟迟不能顺利就业并反哺亲代,社会“老后贫困”的危机加重。

  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世代”的困境,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青年就业和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认为,社会治理需要全盘协调: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出发,才能触及问题的根本。

  本文原载《学术论坛》2019年第6期,原题为《韩国“经济危机世代”问题研究》,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韩国“经济危机世代”问题研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停止了高速增长,民生改善速度减缓,收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经济危机世代”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备受瞩目。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世代”的生活困境,韩国政府通过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等方法进行应对,但收效并不显著。长期的就业难使得年轻人结婚生子年龄推迟,个人主义盛行,年轻人人生轨迹的改变对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韩国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要从整体和长远视角出发,有预见性地做好资源分配,积极主动地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韩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从而脱离贫穷迈入“中产社会”。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韩国后,经济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同时“新经济自由主义改革”迅速展开。在这样的环境下,韩国就业低迷和收入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加深,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诸多社会问题中,本研究聚焦于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年龄在20岁到39岁之间的韩国人,本研究称之为“经济危机世代”。通过探讨“经济危机世代”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导致“经济危机世代”生活困境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这些难题对韩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以期从韩国政府的应对中思考中国社会治理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