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之下,俄罗斯经济为何逆势上扬?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史天昊
本月17日,俄罗斯统计局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俄罗斯已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国家榜单前十名,自本世纪初以来增长了7倍。
在美西方对俄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和金融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逆势增长的经济表现让美西方国家“大失所望”。在这场与美西方的激烈博弈中,俄及时出台的法律和行政令功不可没。可以说,“法律武器”成为俄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校准经济结构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今年4月向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俄仍面临困难处境,外部对俄制裁压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扩大。西方制裁不仅针对俄国内大企业,也针对外国企业、公司和组织等。有专家认为,自2022年以来,俄遭受的制裁范围之广、手段之多、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西方国家对俄实施的限制超过了对其他国家制裁的总和。
针对美西方经贸封锁、限制能源出口等制裁措施,俄在经贸、能源领域加强立法以保障经济稳定,已修订系列法规,出台数十项维护经济的行政令。其中包括实施对等制裁,将美、乌、欧盟、英、日、澳等国家和地区纳入“不友好名单”,反制对俄不友好行为等。
此外,俄修订《民法典》,将“平行进口”合法化,允许在未经权利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口外国生产的受欢迎的原装商品,免除了进口商绕过官方分销渠道进口产品的民事责任,并由俄工业和贸易部制定了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工业设备和材料、药品等在内的“平行进口”商品清单。此外,还为农业、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超过50个领域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提供免税等系列优惠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认为,俄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使得俄油气出口在欧洲市场受阻后找到新定位,尽管存在能源出口价格上限,但俄石油出口收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抵御金融风险
自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以来,俄金融市场是重点遭遇攻击的领域,不仅俄外汇储备被冻结,还被“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为解决跨境支付问题,俄多次修订外国投资、银行业等法律,并出台多项有效举措。俄罗斯开始吸引更多国家接入俄罗斯银行(央行)金融信息系统(SPFS),推行卢布结算新规,允许俄国家和企业以卢布支付外国债权人,要求对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结算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费用,稳定卢布汇率。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