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消亡史
最近两年,身边有很多人在谈论“消费降级”,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家开始在拼多多上购物消费了。
但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消费降级。在全球迎来低增长、高利率、高债务、高通胀的新格局,人们需要发自内心地改变思维和认知,清醒地认识:中产阶级为何消亡?如何做好准备?
我们的朋友“老钱日日谈”刚好写过类似的话题,因此本文前两节直接引用他的文章,在第三节我将分享如何利用“产品力三角形”思维做到理性消费又不降低生活品质。
01
中产阶级为何消亡?
中产阶级的劳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头减少,不再以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这是必然发生的事,不应存在侥幸心理。
当美国人被问及是否属于中产阶级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给自己戴上这样的帽子,很多人的自我认同是工人阶级。经济政策研究专家劳伦斯· 米歇尔表示,前些年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人,目前已经不这么看待自己了。
中产阶级的大规模诞生其实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经济高速增长+优势产业崛起+房股等财富储存器完善的过程中,有一群人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上较大幅度地跑赢了社会平均水平,从而成为“中产阶级”。
只有经济维持中高增速,有新蛋糕分,中产阶级才有好日子过。比如1956~1971这15年间,日本GDP平均增速10%+,这期间日本政府陆续提出了多个经济发展计划,包括:经济自立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1975~1990这15年间,日本GDP平均增速5%,期间文化、汽车、半导体、外贸等优势产业崛起,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薪岗位。
但是当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大幅扩张,高收入群体小幅扩张,中高收入群体数量减少时,这条收入分布曲线就会呈现出一种近似M型的状态——在现实中就是中产阶级滑落,收入、财富、生活质量、精气神都大不如前。
▲M型形容的是一种收入的分配现象
理想的社会阶层的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即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最多,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占比较少。
而M型社会绝非什么日本特色,它只是经济在低增速平台徘徊,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后的自然现象——相比中低收入群体,中产阶级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上超越了社会平均水平,而当他们在这两方面不再具有优势,自然也就消亡了。
1. 中产阶级收入减少的源头在于优势产业的式微,企业为了生存削减人力资本开支,打工人自然会痛。对日本来说,当时优势极大的半导体产业被美国强力扼杀。消费电子产业逐渐被中韩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