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 经济形态社会:主体逻辑何以沦落为“幽灵”


  【作者按】作为“异化生产关系”,资本具有伟大的文明作用——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意指资本驾驭劳动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力量或能力。它的物象形式是“资本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要素”,资本逻辑掩盖着主体逻辑,使主体逻辑成为经济舞台“幕后的幽灵”。然则为了解答“主体逻辑的幽灵性”,必须在商品生产逻辑内部说明主体逻辑之于资本逻辑的工作关系。所贴出的内容系对“主体逻辑与资本逻辑——《资本论》为什么不是现象学”一文(刊于《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4期,第16—30页)的主题摘录,该文的第二部分,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资本论》、工资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2022WZD010)的阶段性成果。任何社会历史有机体皆“肉身”与“幽灵”的结合。以商品“两仪象”(商品两因素)为例,使用价值即是“肉身”,价值的历史对象性规定即是“幽灵”。商品生产逻辑说到底是“主体逻辑”(劳动二重性)对“资本逻辑”(资本运动和自我构造化)历史关系的矛盾具象。商品怎一个“异”字了得,劳动力商品怎一个“算”字了得。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逻辑幕后是历史,又以“商品——劳动力商品”为线索的总布局。经之,纬之,行之,知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您不吝指正。

  逻辑是统治的工具

  《资本论》理论终结篇关于“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的工作规划暗藏对逻辑工具性质的思想总揭发。为了科学说明剥削器官的历史生长,马克思决定采用特殊的“商品表达法”:商品既作为逻辑工具,也作为历史实存的统治关系的发展和灭亡运动。须知,历史过程是“共同体—商品”,历史结果是商品生产形式。故此,作为阶级化的生产方式,资本不能穿越一切历史时空,替换它穿越历史的是商品。作为开端规定,商品是统一诸种剥削规定的历史生产形式:包括剥削的阶级形式、统治形式和经济形式。商品既与地租并存,也与剩余价值并存:作为生产形式,它建立起全部剥削历史的内在机理联系;作为生产方式,它使奴隶商品生产历史羽化为劳动力商品生产。这导致阶级化运动趋势的急剧增长:一方面,小财产的分化结果是形成无产者和资产者的社会对立;另一方面,初步形成的雇佣劳动阶层又势必加速小财产的历史关系向大财产的资本规定转化,以至于“无产化”(经由算法统治而达到)的本身就是转化中介。在这一切运动中,财产集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支配着剥削的社会程度、范围和方式的转变,而剥削形态和方式的改变又反过来要求普遍加强对于劳动者和直接生产者的社会财产统治。亦即,“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么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由此,最终导致“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