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与程昊 程言君谈谈《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不久前,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上读到了《程昊、程言君:再论<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是“劳动力”商品》(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02期)一文。
今日又从公众号看到了《程昊、程言君:再论<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是“劳动力”商品》一文。
文章谈到“本文在耙梳有关逻辑起点范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讨论逻辑体系视野的《资本论》“商品”范畴广义内涵,表明开篇与次篇及之后所有研究之间是‘序曲—主旋律’有机一体主从关系,确认《资本论》的逻辑起点范畴是‘劳动力’商品而不是‘物’商品,也不能两者都是,因为逻辑起点范畴具有唯一性。然后,深度剖析‘物’商品论何以阉割《资本论》人类解放逻辑体系的建构‘根据’,否定了《资本论》的严密科学人类解放逻辑体系性质。”
读完全文,我觉得两位程同志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特别是还弄出个“物”商品与“劳动力”商品的对子出来。
近些年来,学界的许多人都在努力地探讨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但对他们的探讨文稿阅读过后,我觉得大多未得要领。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起点问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著作。但就其内容而言,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篇的两章及后面的相关内容,可以视为商品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劳动价值论;从第二篇开始到第三卷结束,包括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其主要内容为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方面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商品经济学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生产形式的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形式,是商品生产的特殊形式。
当我们把《资本论》这本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内容区分为两部分之后,我们就不难发展,商品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学实质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应用。这个逻辑关系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既然《资本论》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商品经济学理论,那它自然有其逻辑起点,即商品。商品经济学是以商品为逻辑起点的。这也是一目了然的吧?
把商品叫做“物”商品,这个说法也不妥当。商品是相对于产品的经济学范畴,与产品相比的特点,在于它是为别人生产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道商品的价值特性,不就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嘛?
商品所以能成为商品经济学的起点,就因为它具有价值特性,说到底,就因为它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物一一即价值表现形式。因此,从商品开始建立劳动价值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