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论》具象法之一
有机构成具象之总公式:实践开拔
【作者按】“敲中华风格之门,探民族形态之路”。对《资本论》仅仅做逻辑的梳理还不够,还要做民族内涵的追踪,与之对话,吹响新时代学术创新之号角!具象法是一种融汇多种科学手段与艺术形式的叙事和表现方法。核心内容是知行合一。以下贴出的内容是拙文“《资本论》具象法——有机构成与理论体系形成探究”的第一部分,是个尝试性的行动本位的导论。由此有了主体范畴的理论生产。
基金: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资本论》工资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Z022WZD010)
关键词:《资本论》; 具象法; 有机构成; 总公式; 生产一般; 资本; 机器
许光伟.《资本论》具象法——有机构成与理论体系形成探究[J].《资本论》研究,2022,18卷:84-103.
《资本论》是“伟大的书”
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马克思先后重点关注的五对关系是:实践和理论、总公式和生产一般、抽象和具体、研究和叙述以及个别和一般。对抽象和具体的关注处在了思考中心,直接导致这个中心位置的是马克思最初对“实践和理论关系”的考量,而后落实于“总公式和生产一般的工作关系”。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声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是,“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
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五篇计划的开拔;这是一次实践开拔,于是有了“六册计划”的历史宏构。理论是实践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生产是总体。可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2相较而言,实践是理论的充分条件;然而,“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绝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3总的来看,抽象和具体是具象展开自身的两个维度;从工作独立性看,实践是先行的,这就是历史学家先于经济学家的理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