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留给俄罗斯的抉择时间,可能不多了

2023-06-29 5733 3
作者: 天书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这两天的瓦格纳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借着各路自媒体的分析科普,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俄罗斯政治生态中所谓希拉维克集团,皇俄,自由派之类的“派别”概念。由于国内不少人代入俄或乌的立场入戏过深,或者习惯性的拿中国历史和政治思维逻辑套入瓦格纳事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当然,就算是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闹剧式兵变也有很多,更不用说在广大存在部落形态的边疆辐射地区。只不过中国人确实过早的开启了中央集权模式,唐宋至明清中央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历代史书中的法统意识塑造让很多简化过的历史思维深入人心并延续至今。

  很多时候,套历史玩梗或者搞历史影射学,确实是属于一种键政娱乐行为,历史总有相似之处和延续性,但影响历史事件具体走向的因素往往又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们既不能去用古代历史逻辑来硬套现代的时事政治,同时也不能有现代性和近代/古代截然不同的机械思维,认为现代国家就一定不会/不应该存在某种情况。现实中的每一种存在本质上来说都是历史的结果。

  与其急着天天脑补谁谁要马上输马上赢,不如寻找一些对于中国人有用的历史启示。借着瓦格纳事件来和大家聊聊,俄国这种处于东西方夹缝的历史悲剧性命运是如何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的?

  就如同这两天很多人在解释俄罗斯政治生态问题时说到的“普京已经是能上台的最亲西方的利益集团了”。先不讨论几种简单的政治生态划分是否准确,从苏联后期先是知识分子和民众心态上不断靠近欧洲,到地图头主动奔向欧美,叶利钦时代全面倒向欧美,普京的执政生涯也是不断试图融入欧美秩序而不得,被逼至今天的地步,亲西方心态一直在俄国上层人士中徘徊不去。而在俄国历史中,对西方(欧洲)的狂热迷恋与敌视两种极端情绪的共存可以说是一条历史主线。

  理解这一现象的历史成因,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俄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与俄国的关系,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民族主义概念等很多问题。

  (警告,本文一万字出头,推荐读者们看完,如果你现在没什么时间可以收藏一下有空了再看)

  俄罗斯大地的政治与文化特质

  无可否认,整个世界的近现代化过程都始于对西欧诸国制度的模仿学习。然而与中国这种异质原生文明,在学习西方之后最终能找到属于自身道路者不同,斯拉夫文明本身并非欧洲文明圈的原生文明,并且在融入过程中长期处于文明圈边缘地带,最终在各种尝试失败都后陷入了如今的彷徨局面。

  在早期斯拉夫人分化为东西南三支后,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东斯拉夫人融入欧洲文明圈的进程最晚,由原为维京人的罗斯人与东斯拉夫人融合成的早期封建国家基辅罗斯,直到公元988年才在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推动下受洗,成为东正基督教国家,此时对应欧洲神罗早期,中国宋太宗年间。在那之前,东斯拉夫各部族信仰的是原始多神崇拜。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