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华、北大被黑,我们要关注谣言,但更要超越谣言,真正做到行胜于言、实干兴邦
一段时间以来,清华、北大被一些自媒体和网民“黑”得很惨。
其中,两个观点广为流传:
——清华、北大享受了国家、社会和老百姓给予的太多“好处”,招收了中国高考分数最高的一批学生,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面对广大网民对于“卡脖子”等问题的切肤之痛、之耻,清华、北大对国家的贡献却不足;
——清华、北大的师生“不够爱国”,“四个自信”不足,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倾向,一些人的目标就是“去美国留学,然后移民美国”。
网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原因比较复杂:
第一,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受关注的两所高校,网民对这两所大学的期待非常高;
第二,多年以前,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确实有很多都去了美国,这让网民担心中国最好的两所高校成了“留美预科学校”,主要在“为美国培养人才”。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网民的这种担忧更加突出。
但是,真实情况是,近年来,清华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去美国留学的比例同样也在下降。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既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恶意打压华裔学者、美国国内反华情绪不断高涨有关系,也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在国内发展有关。
大家可以看一看后面的表格。
我想说的是,出国留学并不是坏事,更不能说“出国留学就是不爱国”的表现,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太狭隘。即便部分出国留学人员最终选择不回国,我们也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只要仍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留学人员不断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在留学这个问题上算总账,中国就还是划算的。
第三,郑强老师在引导中国青年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过程中,对北大、清华部分只想着在毕业之后去美国的学生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他的一些观点在短视频时代被严重地断章取义了,经过反复传播,很多网民受到误导,以为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为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对国家没有信心、不够爱国,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四,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无数网民对“卡脖子”有切肤之痛、有刻骨铭心的耻辱感,大家都期待,清华、北大的师生与广大网民感同身受,用实际行动体现爱国情怀、展现报国热情。但是,相对于这种巨大的期待,仅从舆论场上的真实情况来看,有关清华、北大的正面案例还不够多,这导致很多网民认为,清华、北大的师生要么“不爱国”,要么“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常识出发,清华、北大一定也有大批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等,在为国家扎扎实实做贡献,今后在这方面的宣传似乎可以加强一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